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明代大都督府略论
略论宋代中外朝贡关系与
“中外融通”与我国世界
东晋都督诸州军事设置的
浅析中外记者对红军长征
中外文物专家 会诊 龙门
博物馆与城市发展——中
中外蜡像馆展示特点
第14课  元朝社会经济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
最新热门    
 
都督中外诸军事及其性质、作用

时间:2009-7-24 13:55:17  来源:不详
且也不是主力,只不过被派去和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一起,攻打长江上游的南郡,相当于一支起牵制作用的偏师。而曹休却担任主攻,率二十余军指向吴都建业。不仅如此,曹真与夏侯尚也只是平行关系,谁也无权都督谁。[7]如果肯定都督中外总管中央和地方上一切军队,这些现象便难以解释。
  最后,黄初三年前后,正是魏文帝厉行君主专制的颠峰时期。一方面政治上“三公无事,又希与朝政”[8];另一方面军事上数次南征或南巡,都亲自出马,大权独揽,直接部署指挥。在这种情况下,怎么会忽然要设立一个总管中央和地方上一切军队的都督中外呢?这也是很难说通的。
  基于以上原因,可以推定,曹真之都督中外,决不可能拥有总管中央和地方上一切军队的权力,应该只有权都督京师中央军。
再来考察一下晚于司马昭的王导。
  据《晋书·王导传》,王导任都督中外有两次,而无论哪次,都同样不可能总管中央和地方上一切军队。
一次在东晋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9],王导迁骠骑将军(二品)、都督中外、领中书监、录尚书事、扬州刺史。其所以说他总管不了地方上军队,证据有二:
  首先,当时王导从兄王敦拜大将军(一品,位在骠骑上)、都督江、扬等六州诸军事。尽管二人关系亲密,晋元帝也决不会让资历、官位居前,特别是重兵在握的王敦受王导都督。
其次,任命发表后,王导“以敦统六州,固辞中外都督”。此话可以两解。一是都督中外确总管一切军队,王导认为让自己都督王敦,很不合适,所以推辞;另一解是对王敦并无都督关系,但因二人俱琅邪王氏,且为从兄弟,敦已统六州,自己不能再都督中外,以免招来猜忌。我认为,后一解正确。有一强证。即王敦在王导得到上述任命前后给晋元帝上一疏,针对刘隗等人欲加强皇权,削弱琅邪王氏的倾向,发泄牢骚,并假惺惺地说,今让王导担任许多要职,“并统六军(指都督中外)”,容易招致“讥谤”,建议免去他都督中外等职。这段话透露出都督中外所统率的是“六军”。所谓六军,来源于《周礼·夏官叙官》,指王室或中央的军队,在晋代便是领军、护军、左卫、右卫、骁骑、游击等六个将军统率的军队。[10]它们常与地方上军队对举:
  《晋书·温峤传》:都督荆、江等六州诸军事王敦,“举兵内向,六军败绩”。这是与荆州等州军队对举。
同书《高崧传》:都督荆、司等八州诸军事桓温率军北伐,军次武昌、威胁京师。高崧建议朝廷下令桓温退兵,“如其不尔,便六军整驾,逆顺于兹判矣”。这又是与荆州等州军队对举。
  同书《卞壸传》:苏峻(历阳内史)、祖约(豫州刺史)称兵攻入京师,“放火烧宫寺,六军败绩”。这是与豫州等军队对举。
由此可见,仅从王敦疏中“六军”用语,也可看出都督中外并不能总管地方上军队。
何况还有一个侧证:
  据《晋书·王敦传》,他的前述疏文送到建康后,王导“封以还敦,敦复遣奏之”。王导时为录尚书事,所以可以将疏文扣留下来不上奏,还给王敦,实际就是要他休上这类发牢骚的文书。很显然,这是因为内容不涉及两人利害关系,如果王敦是因不满王导都督中外可总管荆州军队,侵犯了他的权力,而奏请免除王导这一头衔,则王导能毫不避嫌,把文书扣留下来,并且还坦然地退给王敦吗?可以肯定,是不可能的。
  王导拜都督中外另一次在晋成帝咸康四年(公元338年) [11]。这次他也没有可能总管一切军队。因为有一有力反证,这就是庾亮时任都督江、荆等六州诸军事。据《晋书·王导传》、《庾亮传》,二人不和,庾亮“虽居外镇,而执朝廷之权,既据上流,拥强兵,趣向者多归之”。传说他要“举兵内向”,废黜王导。为此王导“内不能平,常遇西风尘起,举扇自蔽,徐曰:元规(庾亮字)尘污人”。两人关系如此紧张,晋成帝怎么会让王导去都督包括庾亮在内的一切军队?而且即使成帝任命,以作事“愦愦”自诩,善于息事宁人的王导,眼看要加剧矛盾,又岂能毫不推辞呢?[12]
  此外,东晋初“中外诸军”不包括地方上的军队还有以下证明:
  《晋书·应詹传》:上书将地方上的都督、州郡长官与“三台九府,中外诸军”对举,中外诸军明显是指京师中央军。
同书《邓攸传》:王敦举兵内向攻入建康后,要护军将军将“中外兵数每月言之于敦”。这“中外兵数”也就是京师中央军的兵数。如果是指全国一切军队,一来地方上每月上报兵数,在当时条件下恐无此可能;二来也无此必要。因为王敦控制建康后,未得到士族高门支持,一时不敢篡位,只得回武昌遥控,他最怕的是京师招募军队,所以要每月了解情况,至于地方上,凡重要的州,他均已安排了兄弟子侄为都督、刺史,[13]是没有必要采取这种措施的。
  同书《温峤传》:上书建议“诸外州郡将兵者及都督府非临敌之军,且田且守。……今四军五校有兵者,及护军所统外军,可分遣二军出,并屯要处。缘江上下,皆有良田,开荒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