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明代大都督府略论
略论宋代中外朝贡关系与
“中外融通”与我国世界
东晋都督诸州军事设置的
浅析中外记者对红军长征
中外文物专家 会诊 龙门
博物馆与城市发展——中
中外蜡像馆展示特点
第14课  元朝社会经济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
最新热门    
 
都督中外诸军事及其性质、作用

时间:2009-7-24 13:55:17  来源:不详
样,经历自加都督中外这一过程。同时同一王朝中同姓贵族篡代,也全都照此办理。[70]相反,南朝四代在正常情况下却没有一个贵族、大臣加此头衔,[71]这是都督中外作为篡位阶梯,成了惯例,存在忌讳的必然结果。虽然南朝京师建康宫城内外和东晋不同,驻扎着若干支强大的军队,但全分别统于皇帝手中。这就是说,在正常制度下,从曹魏开始创立的、起着保卫宫城、京师,稳定政局作用的都督中外,已被勾掉了;而到了篡位前夕出现的都督中外,已经完全成了虚衔、荣誉衔。这些篡位者并不是要靠都督中外来控制政局,而是在早已控制了政局,万事俱备之后,加都督中外等以提高声望,缩短与皇帝宝座的差距。这也是一种作用,但却是与原来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作用。侯景打入建康,自封“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天地东南西北)诸军事”[72],便是以荒谬的程度将都督中外这一性质和作用异常清楚地呈现了。

  在北方,从五胡十六国到北朝,模仿汉制的结果,都督中外的性质和作用,同样经历了握有实权和向虚衔、荣誉衔的转化过程。
以汤球《十六国春秋辑补》一书中所见都督中外(包括监中外、督中外)为主,漏载者二人,以万斯同、缪荃孙的《十六国将相大臣年表》、  《百官表》补之,共得38人:
  前赵4:刘粲、刘骥、刘曜、刘岳。
  后赵7:石弘、石邃、石斌、张豺、张离(“监”)、石遵、石闵。
  前秦8:苻雄、苻法、王猛、苻睿、苻晖、苻融、王永、苻纂。
  后燕5:慕容德、慕容熙、慕容农、冯跋、慕容永(自加,称藩于后燕)。
  后秦1:姚绍。
  南燕2:慕容钟、慕容镇。
  前凉4:张祚(“督”)、张瓘、宋混、张天锡。
  后凉3:吕光、吕弘、吕超。
  西秦2:乞伏炽磐、乞伏慕末。
  北凉1:沮渠茂虔。
  南凉1:秃发傉檀。
  第一类属于君权强大时的正常情况,由君主主动任命,都督中外手中握有实权。如刘聪即帝位,任命子刘粲;石勒行皇帝事,任命子石弘;苻健即天王位,任命弟苻雄;苻坚灭前燕,任命功臣王猛;[73]秃发利鹿孤称王,任命弟秃发傉檀等。其中如王猛,又是尚书令,“军国内外,万机之务,事无巨细,莫不归之”。秃发傉檀,又是录尚书事,利鹿孤“垂拱而已,军中大事,皆以委之”。[74]这些都督中外,大体起的是巩固皇权的作用,和当年魏文帝创制的精神吻合。
  第二类属于君权不张,但都督中外尚是实职的情况。如石遵夺取后赵君位时依靠石闵(即冉闵)兵力而成功,不得已以他为都督中外,录尚书事,“辅政”。“闵既为都督,总内外兵权,乃怀抚殿中将士,……树己之恩”,终于杀掉石遵,经过激烈内部斗争,夺得君位。再如前凉王张玄靖立,年幼,宗室张瓘自为都督中外,为将军宋混所败。玄靖乃以混为都督中外,“辅政”。宋混兄弟因此“擅权”,“玄靖虚坐而已”。后宋混等被杀,玄靖叔父张天锡在内部斗争中胜利,乃以天锡为都督中外,“辅政”。天锡“专掌朝政”,害玄靖自立。[75]这些都督中外,虽起了和第一类情况相反的、控制或篡夺君权的作用,类似当年的司马氏,但他们都是在地位尚未十分巩固之时,争取以都督中外身分辅政,进一步夺取大权,这就证明这一头衔仍是实职,基本上还不是虚衔。
  和以上两类情况不同,第三类情况是都督中外逐渐向虚衔、荣誉衔转化。这早在前赵已经出现。当时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刘聪死,刘粲立,司徒靳准掌权,因镇守长安之刘曜功高兵强,乃遥拜相国、都督中外。由于不来平阳主事,两个头衔都只意味荣誉,并无实际意义。再如淝水战后,前秦分裂,都督玉门以西诸军事吕光,听说苻坚被害,为之致哀,自称秦“中外大都督,督陇右、河西诸军事”[76]。这里中外大都督便是一种荣誉,想以此提高自己的声望,实际都督的只是陇右、河西诸军事。
都督中外明显地变成虚衔、荣誉衔,是在北魏。它和北魏的特殊社会、历史条件,和汉化分不开。
  如所周知,北魏拓跋鲜卑在诸入塞少数族中本来最落后,因为脱离氏族社会不久,旧的鲜卑贵族势力一直很强大。[77]道武帝即位,渐行汉化,为了巩固新的君主专制制度,也因为接受了五胡十六国篡夺频仍的经验教训,对贵族大臣猜忌逐渐加深:
  《魏书·公孙表传》:仕魏为博士。“初,太祖以慕容垂诸子分据权要,权柄推(《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一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作“下”)移,遂至亡灭;且国俗敦朴,嗜欲寡少,不可启其机心,而导其巧利,深非之。表承指上韩非书二十卷,太祖称善”。这里反映道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