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元朝的特性·蒙元史若干
元朝汉化迟滞浅议
元朝的特性
元朝的特性——蒙元史若
元朝行省的两个基本特征
元朝与高丽的海上交通
元朝的土地登记和土地籍
元朝在西藏地方征税考
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
元朝疆域
最新热门    
 
元朝诏敕制度研究

时间:2009-7-24 13:55:27  来源:不详
茶课·茶课从长恢办》:

  皇庆元年四月钦奉圣旨:“据中书省奏‘江西等处榷茶都转运使司岁办课程浩大,切恐诸人搅扰,乞降圣旨禁约’事,准奏。仰据所办茶课,从长恢办,务要增羡尽实到官。办课期间,诸衙门不得搅扰沮坏,所在官司毋得将运茶船只拘夺递运官物,转运司官吏人等却不得椿配百姓,作弊违错。”钦此。

又如至元十二年忽必烈宣谕南宋淮安守将朱焕的圣旨。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汉儿字圣旨”条载录了原稿为“白麻正书”的圣旨全文(王逢《梧溪集》卷一《敬题谕淮安朱安抚诏后》所引略同):

  上天眷命,大元皇帝圣旨,谕淮安州安抚朱焕。据陈楚客奏:“臣与朱安抚同年,又有通家之好,戊午归顺之后,不相见者十有八载。今王师吊伐,诸道并进,数内一路领涟河、清河将士,攻取淮东未附州郡。切恐城陷之日,玉石俱焚,臣与故人情分,不容缄默。且彼所以婴城自守者无它,原其本心,但未知趋向之方,初无执迷抗拒之意。今大江南北,西至全蜀,悉入版图,若蒙圣慈特发使命,宣示德音,开其生路,彼亦识时达变之士也,宁不以数万生灵为念乎?臣昧死上言,伏候敕旨。”准奏。今遣使前去,宣布大信,若能识时达变,可保富贵。应在城守御将帅同谋归顺者,意不殊此。故兹诏示,想宜知悉。至元十二年七月日。

这份圣旨是发给南宋将领的,所以译成汉语时尽量向汉文文言靠拢,没有采用“么道,奏呵”一类直译体语汇。但与蒙文直译体相近,其“据事直录”的特点仍然十分明显[19]。史料中所见元朝汉文吏牍体圣旨,有的是直接从蒙文翻译,有的则是在蒙文直译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写而成。韩儒林先生说:“元代案牍文字……其原稿为蒙古文而须颁行于汉地者,必副以汉文译文。现存元代汉文档案,或为俚语,或为文言,《元典章》、《通制条格》、《六条政类》等书所载大半皆俚语文件。文宗至顺间虞集等纂修《经世大典》,其所据材料,除文言文件外,俚语文件必甚多。今所见《大典》残卷几尽为文言而少俚语者,殆编修者改译之也。”[20]按韩先生所言“俚语文件”,也就是本文所说的蒙文直译体公文,“文言文件”则属于汉文吏牍体公文。与“俚语”的蒙文直译体相比较,后者固不妨称为“文言”。只是这类“文言”文字相当平实,其风格与词臣所作骈四俪六、堆砌典故的汉文诏书有着明显区别。
  在讨论过元朝圣旨的体裁之后,再来看一下它的内容。与诏书相比,圣旨内容涵盖的范围远为广泛,小大不拘,“大而至于军国大计,小而至宰杀老病的牛马、幼马、羊羔等微而至微的琐事”[21]。仅随手翻检《元典章》中的圣旨,如卷四《朝纲一·政纪·省部纪纲》、卷五《台纲二·体察·改立廉访司》、卷一三《吏部七·公规一·公事·行移公事程限》、卷二三《户部九·农桑·立司·复立大司农司》、卷四九《刑部十一·诸盗一·强窃盗·拯治盗贼新例》,都足以称得上“军国大计”。而像卷一六《户部二·分例·使臣·使臣合吃肉食》、卷三八《兵部五·捕猎·围猎·收拾石虎皮》、卷五七《刑部十九·诸禁·禁宰杀·禁宰年少马疋》、卷五八《工部一·造作一·杂造·新样帽儿休造》,却只能说是细微琐事。又如官员出差乘驿领取的铺马圣旨[22],和今天比较多见的元朝皇帝颁发给某佛寺、某道观的护持圣旨[23],亦皆属琐事之列。据仁宗时监察御史咬住等人所上呈文,各衙门“朦胧奏行”圣旨的情况极为严重,“添乐人气力者有之,断民间家私者有之,或为僧道护持,或为权豪执把,冗征细事,动辄宗示中外,变易纷纭,法无所守,……如旌德集庆等寺护持、杭州马剌忽女孩儿答剌看等执把,似此之类,岂烦君命?”[24]元初规定,圣旨颁至地方,当地官员必须穿戴公服,出城迎接。后来圣旨泛滥,地方官叫苦不迭,“收拾户计的、打捕豹子的圣旨也交迎接有,城子里勾当哏迟误有”[25]。延祐六年江南行御史台报告:“近年开读圣旨,多不是中书省奏来的,也不是干碍御史台、廉访司事理”,元廷被迫规定“诏赦,行省、廉访司各衙门都交迎接。若干碍行省、廉访司事务的圣旨呵,各一员官迎接者。除此之外,寺观护持,诸人执把的圣旨休迎接”。[26]
  附带述及另一个相关概念“玺书”。与圣旨相似,元朝玺书的概念也有广义、狭义之别。广义上,凡是盖有皇帝玺印的下发文件都可称为玺书。其中,应当包括诏书、圣旨(狭义)、宣命(或制书)。元初,诏颁八思巴所制蒙古新字,宣布要用它“译写一切文字,……自今以往,凡有玺书颁降,并用蒙古新字,仍各以其国字副之”[27]。所说玺书显然是广义概念。广义的玺书大体上相当于广义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