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北魏太武朝政治史二题
北魏的内河航运
北魏北齐“职人”初探─
北魏村落考
《代歌》、《代记》和北
北魏时期的贫富分化及其
北魏均田制下产权制度变
南北朝时期北魏与中间地
北魏“三长制”四题
论北魏长城—军镇防御体
最新热门    
 
北魏直勤考

时间:2009-7-24 13:55:46  来源:不详
人,谨列举其名氏可考者如次:

  卫大将军、乐安王、直□何良
  平东将军、乐良王、直□□大汗□
  征西将军、常山王、[直]□□□连戊烈
  内行令、直勤□六孤
  [部]尚书、兴平侯、直勤渴侯
  顺阳公、直勤郁豆眷
  奋威将军、内三郎、永宁子、直勤苟黄
  后军将军、内三郎、遂安子、直勤乌地延
  内三郎、直勤乌地干
  威寇将军、内三郎、直勤解愁
  武烈将军、内三郎、直勤他莫行
  宣威将军、内三郎、直勤斛卢
  内三郎、直勤阿各拔
  内三郎、直勤来豆眷
  宣威将军、折纥真、直勤□

正如《山西灵丘北魏文成帝〈南巡碑〉》一文所指出的[29],乐安王直勤何良即元良,明元帝之孙,乐安王范之子[30];乐良王直□□大汗□即元万寿,太武帝之孙,景穆帝之子[31];常山王直□□□连戊烈即元素,昭成帝曾孙[32];顺阳公直勤郁豆眷即元郁,桓帝之后,是《宋书》里提到的直勤美辰之兄[33]。此外,我们前面考证过,兴平侯直勤渴侯,即元丕。除了这五人,上列十五人中的另外十人,已经无从考证其身世。但是从南巡碑碑阴题名书写格式看,如果不是宗室成员,都姓、名毕具,如一弗步□□(即乙浑)、尉迟其地(即尉眷)、独孤侯尼须(即刘尼)、素和其奴(即和其奴)等等。只有宗室成员,即姓拓跋者,免具姓氏,迳于官爵之后书名。由此分析,上列无法考证身世的十位直勤,也都是拓跋宗室无疑。
  这就使我们把直勤名号与拓跋宗室成员的身份联系起来了。以上所见直勤,除源贺外,皆不出《北史》卷一五《魏诸宗室传》及以后北魏皇帝子孙的范围。今本《魏书》卷一四《神元平文诸帝子孙传》原阙,但《北史》卷一五《魏诸宗室传》当本诸魏收《魏书》。《魏书》以神元以后拓跋子孙入宗室,应当也不是魏收个人的史学观点,而是出自北魏官方区分和界定宗室范围的传统制度。源贺本非神元帝一系,但得到太武帝特别允可,所以也享受宗室待遇,得姓拓跋,并为直勤。到孝文帝分别元、源二姓,源贺及其子孙才被逐出宗室的范畴。
  只有神元帝子孙得姓拓跋,也只有神元帝子孙得为直勤,这两者的一致,绝不是偶然的巧合。

二、直勤与北亚游牧社会部落传统之关系

  《太平御览》卷五九八引石崇《奴券》,是一条有趣的史料[34]:

  余元康之际,出,在荥阳东住。闻主人言声太粗,须臾出,趣吾车曰:“公府当怪吾家哓哓邪?中买得一恶羝奴,名宜勤,身长九尺余,力举五千斤,挽五石力弓,百步射钱孔。言读书,欲使便病。日食三斗米,不能奈何。”吾问公卖不?公喜,便下绢百匹。闻,谓吾曰:“吾胡王子,性好读书,公府事,一不上券,则不为公府作。”券文曰……。宜勤供笔,更作多辞。乃敛吾绢,□□而归。

这里的宜勤,既是“恶羝奴”,又自称“胡王子”,属于魏晋时所谓胡奴。因疑宜勤并非姓名,而是他作为“胡王子”所带的称号,宜勤当亦直勤之讹写。魏晋洛中豪贵所谓胡奴,常得自并州[35],其中羯人为多[36]。因此,疑石崇《奴券》中“恶羝奴”,或当作“恶羯奴”。如果这些推测成立,石崇所买胡奴所以得名宜(直)勤,是因为他在原胡族(可能是羯人)部落中的贵族身份,即所谓“胡王子”。也就是说,胡王子,得称直勤。
  《洛阳伽蓝记》卷五载宋云等游历西土记事(习称《宋云行纪》),有如下一段话[37]:

  至正光元年四月中旬,入乾陀罗国,土地亦与乌场国相似,本名业波罗国,为嚈哒所灭,遂立敕勤为王,治国以来,已经二世。立性凶暴,多行杀戮,不信法,好祀鬼神。国中人民悉是婆罗门种,崇奉佛教,好读经典,忽得此王,深非情愿。

羽溪了谛认为,嚈哒侵入于阗,在公元480年前后,灭乾陀罗,差不多同时[38]。嚈哒灭乾陀罗之后,立本国的敕勤为乾陀罗王,嚈哒人与乾陀罗人的文化差距,造成不奉佛法的新乾陀罗王与乾陀罗国民之间的深刻隔阂。嚈哒的敕勤是什么角色呢?沙畹(Chavannes)解释敕勤“为突厥变号特勤(Tegin)之讹”[39]。这就把嚈哒的敕勤与突厥的特勤联系了起来。其实,仅仅从读音上看,敕勤与直勤,似乎更加接近些。
  突厥官号之特勤,为读史者所习知。伯希和(Pelliot)注意到这个特勤,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