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北魏太武朝政治史二题
北魏的内河航运
北魏北齐“职人”初探─
北魏村落考
《代歌》、《代记》和北
北魏时期的贫富分化及其
北魏均田制下产权制度变
南北朝时期北魏与中间地
北魏“三长制”四题
论北魏长城—军镇防御体
最新热门    
 
北魏直勤考

时间:2009-7-24 13:55:46  来源:不详
弟十人,分为十姓”的事情?昭成帝诸子皆姓拓跋,道武帝岂能分兄弟为异姓?这条材料的价值,正在于说明北朝后期,人们对北魏早期历史已经相当隔膜和陌生,也难怪北朝文献中全然不见直勤制度的踪影。Holmgren所猜想的北魏十姓形成时间表,也同样缺乏根据,不能成立。我认为,Holmgren之所以相信北魏十姓不可能形成于神元帝力微以前,而一定要把这个时间降到道武帝复国以后,是对拓跋集团的部族发育估计过低。
  从君主继承问题的角度,看拓跋鲜卑的部族发育和拓跋集团的早期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氏族和部落会议选汗的原始时期;第二是君位世袭的兄终弟及时期,氏族成员的平等地位被破坏了,只有拓跋氏家庭的男性成员有机会轮流实现其继承权,同氏族其他家庭男性成员的继承权事实上被剥夺了;第三个时期,则是从兄终弟及制转向嫡长子继承制,氏族中居于支配和主导地位的特定家庭内部,男性成员间的平等地位也被破坏了,出生顺序和母系身份成为最主要的标准。从《魏书·序纪》看,献帝邻以前的拓跋君主,没有父子世系关系,可以看作氏族和部落会议选汗的时期。从社会发展程度看,这也属于群队和部落阶段。献帝邻以后的君主,都有明确的世系和继承关系,显然正在从第一个阶段进入第二个阶段。献帝邻分别七族十姓的历史重要性,可以放在这个背景上认识。神元帝力微使拓跋部衰而复振,在位最久,死后诸子轮流继位,是兄终弟及制度最为鲜明的时期。我认为,从献帝邻到力微,是从部落进入酋邦的转折时期,力微正式开创了拓跋部的酋邦时代。从什翼犍建立代国到道武帝复国并开启魏朝,是拓跋部及其领导下的代北集团走出酋邦时代,进入了国家阶段。
  直勤制度就是上述第二阶段,即酋邦阶段的产物。在这个阶段,力微诸子拥有平等的继承权,实现这一继承权主要凭借出生顺序。这种平等也决定了他们的儿子们对于君位的平等继承权。由于收继婚或相关婚姻形态,区分世系十分困难,这应当就是不分行辈的平等继承权利的社会基础。也就是说,力微的孙辈,以及从此向下的世代子孙,都拥有平等的继承权利。非力微的子孙,即使在献帝邻时期划归拓跋“帝室”者,也被排除在继承范围之外。于是,力微子孙得号直勤,直勤制度亦因此产生。直勤的本意已无从考证,但显然是标志与力微血缘关系的称号,本来应当缀于人名之后,如文成帝本名乌雷直勤,突厥之阙特勤等等,但后来适应华夏姓名官爵的排列习惯,亦以直勤列于人名之前,犹如一种官号。
  应当注意的是,兄终弟及制并不意味着同一家族内部男性成员平等继承权的长期有效,事实上随着时间推移和家庭分化的复杂,这种轮流实现继承权的范围,也发生变化,拥有继承权的特定家庭也不断缩小其指向。当力微诸子轮流继位以后,新的继承权的实现,仅仅限于力微长子沙漠汗的子孙之间[73]。这和匈奴单于的兄终弟及制下的继承关系,也有近似之处[74]。力微本人无疑是所谓克里斯玛(charisma)型的领袖,而他长达五十八年的统治,足以使他的家庭和子孙在整个氏族和部落内,享有超然的地位,从而开创酋邦时代。这很可能是拓跋氏兄终弟及制得以成立的关键。同样的,力微子孙中也会有这类卓越而强有力的领导人,干扰和影响继承顺序。这使直勤制度事实上随着世代推移而失去其本来意义。拓跋鲜卑兄终弟及制度与母族干预继承传统的结合,造成了拓跋集团的长期纷争和内乱,却也逐渐酝酿和积聚了走出这一历史阶段的内部力量,并终于在道武帝时期爆发出来[75]。在我看来,恰恰是这种不断缩小指向的兄终弟及制度及其实践,为道武帝确立华夏式嫡长子继承制,准备了历史的和现实的条件。
  正如田余庆先生所指出的,北魏前期宫廷政治的核心纠葛,是解决君主继承问题,彻底消除部族传统的兄终弟及制的残余影响,代之以中原王朝式的嫡长子继承制。道武帝为此思虑最多,用力最巨,但是他本人仍然死于亲子弑逆,可见这个问题尚未解决。明元帝以太武帝监国,太武帝以景穆帝监国,显然都是意在及早树立储君的地位和影响[76]。景穆帝的早死,是对成立未久的嫡长子继承制的考验。虽然经历了宗爱和吴王余的小小波折,有嫡皇孙身份的文成帝终于即位,这可以看作北魏嫡长子继承制完全成立的象征。后来献文帝欲禅位于叔父京兆王子推,遭到大臣强烈反对,咸以奉戴皇太子为辞[77]。这更进一步显示,北魏的嫡长子继承制,在制度建设和政治文化等方面,已经深入人心,不可动摇。至此,拓跋鲜卑游牧部族的国家机器,已经具备了全面改造为传统中原王朝的条件。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孝文帝才能够展开其激烈的汉化改革。
  那么,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上,直勤制度又具有什么样的认识价值呢?
  即使是在道武帝之前,直勤制度早已丧失其标示继承权的意义。但作为部族深厚传统的延续,氏族血亲成员间共同利益、共同目标的确认,仍然要通过血亲关系的辨识。虽然事实上失去了君主继承权,但酋邦向国家进化的过程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