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双百”方针1957年被中
建国初期的政府与私营工
钱穆与科学史学之离合关
试论1949—1951年中国的
1958年炮击金门前中国是
1953年朝鲜停战:中苏领
清代中期(公元1726—1
从18—19世纪中国史研究
两种思路的碰撞与历史的
16至18世纪史研究的学派
最新热门    
 
1895年的中国:思想史上的象征意义

时间:2009-7-24 13:56:30  来源:不详
》第一辑,台北,大通书局。 
    [28]关于这一历史历程的研究,可以参看丁伟志、陈崧《中西体用之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以及薛化元《晚清中体西用思想论(1861-1900):官定意识形态的西化理论》,稻乡出版社,台北,1991。 
    [29]《康南海自编年谱》29-30页。中华书局,1992。 
    [30]《满清的认同与否定——中国近代汉民族主义思想的演变》,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认同与国家》91-130页,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台北,1994。 
    [31]张灏《再论戊戌维新的历史意义》,《二十一世纪》45期,19页,香港中文大学,1998年2月。 
    [32]张灏《晚清思想发展试论——几个基本论点的提出与检讨》,载周阳山、杨肃献编《近代中国思想人物论——晚清思想》27页,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 
    [33]朱维铮《万国公报文选·导言》,24页,《万国公报文选》,三联书店,1998。 
    [34]《新政真诠——何启、胡礼垣集》,104页,郑大华点校本,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35]谭汝谦《中日之间译书事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参看实藤惠秀监修、谭汝谦主编、小川博编辑《中国译日本书综合目录》37-63页,香港中文大学,1980。 
    [36]张灏《再论中国共产主义思想的起源》,载《中国历史转型时期的知识分子》55-62页,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2。张灏指出,"意义危机"(the crisis of meaning),正是从十九世纪这个年代开始的,见张灏《新儒家与当代中国的思想危机》,载姜义华等编《港台及海外学者论近代中国文化》280页,重庆出版社,1987。 
    [37]关于这一点,胡思敬《审国病书》第六页中曾经说到,"中国不受甲午之辱,则康梁邪说不足以惑众,而戊戌之变可弭,戊戌政变不作,则德宗不至于失势,端邸不至擅权,而庚子之祸可弭",见《退庐全书》,癸亥南昌刻本。 
    [38]《康南海的三世进化史观》,载周阳山、杨肃献编《近代中国思想人物论——晚清思想》541页,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所以谭嗣同的《仁学》中一连用了七个"冲决"来表现决心,表面上是否定一切历史与传统,实际上是用反传统的形式来延续一种革命的传统。 
    [39]分别见于《湘报类纂》甲集,上卷,37页、4页。 
    [40]正如梁启超《新民说》所说,近代危机的意义就在于它提醒了"同种族、同宗教、同习俗"的中国人,要"相视如同胞,务独立自治,组织完备之政府,以谋公益而御他族"。参看黄进兴《中国民族主义的特色之一:梁启超的终极关怀》,《当代》第十七期,1987年9月。台北。 
    [41]据说正是在1895年,《强学报》上刊登了一篇谈论伊斯兰民族为何衰落的文章,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近代意义上使用了"民族"这一词汇,参看韩锦春、李毅夫《汉文’民族’一词的出现及初期使用情况》,《民族研究》2号,1984。田智子《中国语の’チ壁’とぃぅことばの现と期の使用例》,《立命馆言语文化研究》七卷四号,京都,1996。究竟是否如此当然尚待考证,不过,按照傅乐诗(Charlotte Furth)在《独行孤见的哲人——章炳麟的内在世界》中的说法,"’民族’是日人加藤弘之在1873年翻译伯伦知理(J.K.Bluntschli)的《邦国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