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双百”方针1957年被中
建国初期的政府与私营工
钱穆与科学史学之离合关
试论1949—1951年中国的
1958年炮击金门前中国是
1953年朝鲜停战:中苏领
清代中期(公元1726—1
从18—19世纪中国史研究
两种思路的碰撞与历史的
16至18世纪史研究的学派
最新热门    
 
1895年的中国:思想史上的象征意义

时间:2009-7-24 13:56:30  来源:不详
权的基本完整,应该是士人确信中学可以为体的根本基础,由于不存在殖民地政府的直接压迫,中国人在面对西方压力时显然有更大的回旋余地、更多的选择自由,同时也更能去主动接受和采纳外来的思想资源"[50],而这正好导致了中国思想界后来在"救亡"和"启蒙"、"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之间的紧张。
    
    六
     
    这一年,严复写了《论世变之亟》的名文,题目就表达了这些知识分子对中国处境的紧张和焦虑,同在这一年,他又写下了《原强》,题目同样表达了这些知识分子给中国选择的出路,只有"富强",才能应付这种巨大的"世变",只有应付了这次二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才能保存民族的血脉不至于香火断绝,为了这种绝对优先的目标,中国只能接受西洋现代化的途径。据说也是在这一年,他译好了赫胥黎的《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他还没有拿出去印,却在不久就已经不胫而走,陕西味经售书处抢先把它拿去印刷出版,很快就风行一时,特别是一开头的"物竞"、"天择"两词,给处在十九世纪末那种难言心境中的中国人,增加了几分紧张,几分焦虑,而结尾处的"天演之学,将为言治者不祧之宗"[51],这句话仿佛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的谶言。
    

 注释: 
    [1]《翁同?日记》第五册,2792页,中华书局,1997。在甲午海战前后,翁氏曾经急得上火,"一团热火尽在上焦,有燎原之势","闻平壤已失,益决肝火上炎",他是坚决的主战者,大约正因为如此,他才对城下之盟特别痛心,同上,2730-2731页。 
    [2]《郑孝胥日记》482页,中华书局,1993。 
    [3]《缘督庐日记》光绪乙未三月廿五日,转引自《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书信日记集二》338页,上海书店,1992。 
    [4]《张謇全集》第六卷,371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5]《翁同?日记》第五册,2795页。 
    [6]《德宗景皇帝实录》卷三六六,光绪二十一年四月,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本3320页。 
    [7]同上,2797页。关于1895年的历史情况,参考郭廷以编《近代中国史事日志》第二册,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台北,1963。 
    [8]《辩夷、洋》,载陈旭麓《近代史思辩录》22-30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 
    [9]《翁同?日记》第三册,1113页,陈义杰整理,中华书局,1993。 
    [10]《薛福成选集》53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11]在清代很长时间里,很少有人把日本称作"东洋"的,如清中叶的赵翼《天主教》、姜宸英《日本贡市入寇始末拟稿》、蓝鼎元《潮州海防图说》、纪昀《传闻少实》虽然都说"东洋日本",但是这东洋是说它在东面大洋中,"洋"并没有与"土"相对,只是一种空间位置而已,分别见于《清经世文编》卷六十九,五页B、卷八十三,九页A,四页A、卷六十九,十一页A。 
    [12]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参看伊藤之雄《日清战前のい国绰鲜认识の成と交论》,载古屋哲夫编《近代日本のフジア认识》103-171页,绿荫书房,东京,1996。 
    [13]《光绪朝朱批奏折》第120辑,643页。中华书局影印本,1996。 
&nbs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