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西学、国学与文化认同(…
西学、国学与文化认同(…
西学、国学与文化认同(…
百年留学:容闳的“西学…
郭莹 李雪梅:《西学凡…
宁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
浅谈明代中前期程朱理学…
中西学者对话身体美学(…
中西学者对话身体美学(…
浅谈民族文化、国家权力…
最新热门    
 
西学、国学与文化认同(3)

时间:2011-06-29 11:31:19  来源:不详
去世后,从王懿荣的儿子手里买下1000余片甲骨,罗振玉就催促他将其摹拓并印刷出来供士林研讨。刘鹗的《铁云藏龟》于1903年出版时,罗振玉为之作序,在序中,他对作者没有一句奉承话,满篇都是考据文字。刘鹗客死新疆之后,在甲骨学研究领域,罗振玉就成了主帅。罗振玉在1906年到清廷学部作官后开始留意搜求甲骨,并于1909年委托琉璃厂古董商人祝继先、秋良臣、范子衡以及弟弟罗振常,四次赴河南收购甲骨。根据王国维在《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现之学问》的估计,罗振玉自丙午(1906)至辛亥(1911)所得的龟甲骨片,大约有二三万片。这些甲骨后来在罗振玉避居京都时,也都被带到了日本。另外,罗振玉还收藏有大量书画、青铜器[注: 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得名。]、古籍、简牍、明器、清宫档案等等。正是借助于这些珍贵的资料,王国维致力于中国古代史料、古器物、古文字学、音韵学的考订和研究,顺利地完成了“专研国学”的转向,写出了《殷卜辞中所见先王先公考》、《宋代金文著录表》、《两周金石文韵读》、《两汉金石文韵读》等学术名篇。

可以说,在王国维“尽弃前学,专治经史”的学术转向上,罗振玉功不可没。不过,考究王国维一生所坚持的学术思想,我们会发现,这只不过是外在的原因,而真正促使他转向的,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瓦解的担忧。进一步说,王国维希望通过自己“专研国学”的努力,挽救中国的文化精神。这才是他追求学术转向的内在动力。

清末民初,旧派人物“尚古”和新派人物“疑古”两种截然相反的思潮在史学界都很盛行。对此,王国维既反对盲目迷(尚)古,又反对完全蔑(疑)古,批评“蔑古者出于科学之见地,而不知有史学;尚古者出于史学上之见地,而不知有史学。”后来,“尚古”受到现代性思潮的冲击,而为求新求变的国人不屑,而从康有为[注: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号更生,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到顾颉刚的疑古论成为学术时尚。在“疑古”的背后,有一套特定的文化和政治思想的支持,那就是对西方强势文化思想的盲目信赖,同时也是对中国文化[注: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传统的高度不信任,而其实质则是对于本土文化精神的消解和民族自信心的匮乏所致。正是因为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一文化危机,王国维才把研究古史的可信性问题看成必须面对的学术问题。

早在东走日本之前,王国维在为《国学丛刊》写的创刊序中,就旗帜鲜明地提出:

“学之义不明于天下久矣。今之言学者,有新旧之争,有中西之争,有有用之学 与无用之学之争。余正告天下曰: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凡立此名者,均不学之徒。即学焉,而未尝知学者也。”

从字面上看,反对新旧之争,似乎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