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西学、国学与文化认同(…
西学、国学与文化认同(…
西学、国学与文化认同(…
百年留学:容闳的“西学…
郭莹 李雪梅:《西学凡…
宁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
浅谈明代中前期程朱理学…
中西学者对话身体美学(…
中西学者对话身体美学(…
浅谈民族文化、国家权力…
最新热门    
 
西学、国学与文化认同(3)

时间:2011-06-29 11:31:19  来源:不详
陬失纪,海水横流,大道多歧,小雅尽废。番番良士,劣免儒硎。莘莘胄子,翻从城阙。或乃舍我熊掌,食彼马肝。”

显然,由主张学问“无中西,无新旧,无有用无用”的中立态度,到宣扬中学为“熊掌”,西学为“马肝”,在辛亥革命后的短短两年时间里,王国维的学术立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在王国维沉醉在古史考证中的背后,其实也隐约地寄托了一份社会政治理想。那就是“为万世开太平,为往圣继绝学”的儒家文化精神。王国维之所以强调学术独立,是认为学术的兴亡关系到国家的兴亡,中国要复兴,首先必须振兴学术。

十多年后,在《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中,王国维再次强调同样的思想,沈乙庵就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沈曾植。

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号乙庵,又号寐叟,别号巽斋老人、东轩居士,嘉兴人。光绪进士,后任刑部贵州司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注: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为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于1861年1月20日由咸丰帝批准成立。]章京,外调任江西广信知府,安徽提学使、安徽布政使[注: 布政史,官名。明初,沿元制,于各地置行中书省。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撤销行中书省,以后陆续分为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全国府、州、县分属之,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1人,与按察使同为一省的行政长官。],并护理巡抚。1910年,沈曾植以病归,侨寓上海。辛亥革命爆发后,沈曾植与郑孝胥、姚文藻等时相往还;在上海等地与康有为等一批清朝遗老关系密切,积极参与溥仪复辟活动。1917年7月,张勋复辟[注: 张勋复辟是指由张勋一手策划,于1917年(民国六年)7月拥护清朝废帝溥仪在中国北京复辟的政变,前后历时共十二天。因发生在丁巳年,亦称丁巳复辟。],沈曾植赴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参加,任“学部尚书”。张勋复辟失败后,沈曾植闲居上海,从事学术研究,其寓所海日楼中常有中外学者名流前往质疑问学,被尊为“中国大儒”。

1916年春,王国维自在上海结识沈曾植后,经常与其切磋学问,在学术研究上得到很大帮助。王国维不仅欣赏沈曾植的学问,也欣赏沈曾植学术中的忧世精神,认为沈氏“趣博而旨约,识高而议平,其忧世之深,有过于龚魏,而择术之慎,不后于戴段”。从这些可见王国维通过振兴学术来复兴国家之思想一斑。 

多年以后,比王国维小近二十岁的傅斯年[注: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字孟真,山东聊城人,祖籍江西永丰。历史学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在北大编《新潮》时,也有类似的觉悟。傅斯年认为“群众对于学术无爱好心,其结果不特学术消沉而已,堕落民德尤为巨”,故主张《新潮》的主要目标之一便是鼓动群众对学术之兴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