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武汉最大规模楚墓开棺 …
楚简《周易》初读记
楚簡《恆先》“詳宜利巧…
读上博简《中弓》札记四…
楚简《周易》“不家而食…
上博楚简《恒先》之“恒…
上博楚简《恒先》篇哲学…
楚简《周易·大畜》卦再…
楚简《周易·颐》卦试释
楚简《恒先》首章释义
最新热门    
 
楚简《恆先》初探

时间:2009-8-8 16:58:37  来源:不详
”反于原生之“異”。

“同出而異生(性)”是說同出於恆氣而有“異”、“鬼”、“韋”、“非”、“ ”之類的性質差別,“因生其所欲”則是概括“異生異”等五類運動的結果。

       “濁氣生地,清氣生天”這類的話常見于古書講天地的生成,如《淮南子·天文》:“氣有涯垠,清陽者薄靡而爲天,重濁者凝滯而爲地。”《易緯·乾鑿度》:“一者,形變之始,清輕上爲天,濁重下爲地。”

       “氣信神哉,云云相生,信盈天地”是說:氣誠然很神奇啊!自我相聚而生,誠然充斥了天地。“信”是副詞,可訓為“實”、“誠然”、“真”(《爾雅·釋詁上》“允,信也”郝懿行《疏》;又參看劉淇《助字辨略》卷四“信”字下的按語“誠也,實也,允也,果也”,舉例有《史記·田齊世家》:“若夫語五音之紀,信未有如夫子者也”;楊樹達《詞詮》“按:今語言‘真’”,舉例有《左傳》昭公元年“子皙信美矣。”、《孟子·公孫丑下》“信能行此五者,則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矣。”)[xiii]同類用法的“信”見於包山楚簡文書類第121號訊獄記錄“小人不信竊馬,小人信……殺舒睪”(又136簡:“不信殺某人”、137簡“信察問知”、144簡“信以刀自傷”、90簡“某地信有某人”),作爲副詞的“信”在戰國時的楚地可能是比較口語化的詞彙。

       概括説來,此段是講因爲“氣”有往復不已的“同氣相求”運動,最終產生天地萬物。雖然同出于“氣”,卻有不同的稟性,因為五氣各自產生它們自己所欲求的同類,即所求不同,因而求得的結果也相異。

 

 

=(業業)天墬(地),焚=(紛紛)而【4】“復”其所慾。明=(明明)天行,隹(唯)“復”以不灋(廢)。

對“ =”字,李銳先生指出該字下有“=”符,其字形與上博竹書《孔子詩論》簡5“業”字近,可以視“=”爲合文讀爲“察察”,也可以視爲重文讀爲“業業”,並引《詩·大雅·常武》:“赫赫明明……赫赫業業”,毛傳:“赫赫然,盛也;明明然,察也……赫赫然盛也,業業然動也”,最後他認爲“似當讀為‘業業’”。今按:釋為“業業”是對的。

       “紛紛”,《韓詩外傳》卷五“孔子曰:幽幽冥冥,德之所藏;紛紛沸沸,道之所行”;《尚書帝命驗》“東南紛紛”鄭玄注“紛紛,動擾之貌”。

“明明”,《爾雅·釋訓》“明明,察也”孫炎曰“明明,性理之察也”。天行,天道運行。“唯復以不廢”即“唯復不廢”,其“以”字用法略同于“而”。

       很顯然,這裡強調的是“復”。聯係上文,“復”具體過程為“求其所生”、“因生其所欲”、“求欲自復”、“復其所欲”,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據此來看,“求”也可以視爲“往復”之“往”的動作,也就是“有始焉又往者”的“往”。所謂“天行”,是天之運行,《恆先》認爲“復”是天之運行的最根本原理和動力所在,唯有“復”的存在,“天”才能得以正常運行而不廢止。

 

智(知) (既—幾)而巟(無)思不 (天)。

“智 而巟思不 (天)”,李零先生讀作“知既而荒思不殄”,廖名春先生從之;李銳先生釋文作“知幾而亡思不天”,並引馬王堆帛書《五行》“經”文“幾而知之,天也。”及《五行》“說”文“‘聖之思也輕(經)’,思也者,思天也”為例。

今按:李銳釋讀正確,但語焉不詳。下面試為補充解釋。

“既”讀為“幾”,《易·歸妹》、《中孚》二卦爻辭均有“月幾望”,《釋文》也都說“荀作‘既’”,二字為見母雙聲,物、微二部對轉。《說文》“幾”字一訓“微也”,典籍“幾”字或作“機”,《說文》云:“機,主發謂之機”,此義是從“幾”字訓“微”義引申而來。《莊子外篇·至樂》“萬物皆出於機”,成玄英疏“機者,發動,所謂造化也”。

“智(知)既(幾、機)”見於《易·繫辭下》:

“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易曰:介于石,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

孔穎達《疏》:

“‘知幾其神乎’者,神道微妙,寂然不測,人若能豫知事之幾微,則能與其神道合會也。‘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者,‘上’謂道也,‘下’謂器也,若聖人知幾窮理,冥於道,絕於器,故能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王弼注“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說:

“幾者,去無入有,理而無形,不可以名尋,不可以形睹者也。唯神也不疾而速,感而遂通,故能朗然玄昭,鑒於未形也。合抱之木,起於毫末;吉凶之彰,始於微兆,故爲吉之先見也。”

由此來看,《繫辭》所謂的“知幾”似可理解為:知道事物發展的最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