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王学典语境、*与历史:
义和团运动的近代思想启
义和团 刀枪不入“之谜
义和团的悲剧
义和团战争的起源——跨
真的历史向我们走来-5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义和团运动时期社会心理
清政府与义和团运动待 
论义和拳运动的社会成因
最新热门    
 
义和团几个问题的辨析

时间:2007-3-10 11:00:52  来源:不详
年秋天,山东著名的义和拳首领赵三多、阎书琴等人在冠县聚众三千余人,树起“助清灭洋”或“扶清灭洋”的旗帜,其性质与余栋臣的“顺清灭洋”的口号是相同的。山东是义和拳起事最早和最活跃的地区,也是侵略势力异常猖獗的地区,就连一些封建官吏亦深感外侮严重,因而对义和团反帝爱国的正义斗争表示同情和支持,并在奏章中为义和团鸣不平。有的说:“臣闻山东义和等团非欲谋乱也。平日受侮教堂,久已痛深骨髓。”(《义和团档案资料》上册,第四四页)有的说,拳民“结会之由,实因各处教民欺侮过甚,地方官又复一味祖庇,不足以服其心,乃藉会以资保护,并无与官为仇之意。”(《义和团档案资料》上册,第八三页)有的地方官因不满于教士挟制,“亦思藉民力以报复”,“或对众讽煽,不啻潜导而阴驱之。”(袁世凯:《养寿园奏议辑要》二)曾经镇压过义和团的山东三任巡抚李秉衡、张汝梅、毓贤,也都是中途改变了主意,转而支持义和团的“杀洋灭教”的斗争。就连清廷统治集团,也在外侮紧逼的情况下,曾于一八九八年冬谕令各省督办团练,并令沿海督抚整饬防务以御外侮。可见,在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封建统治营垒中这些同情和支持义和团的舆论和动向,正是清朝统治集团一度接受和容纳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历史条件。“于是办团令下,便树旗曰‘义合团’、或又曰‘义和团’,有奉旨团练之旗,有替天行道之旗,有助清灭洋之旗。”(《义和团》第一册,第三四五页)这说明,“助清灭洋”之类的旗号很快流行,恰是当时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空前激化、国内阶级矛盾降为次要地位的产物。尽管这一口号缺乏科学性,但它却明显地体现了义和团把解决民族矛盾摆在了头等重要的地位,而对清朝统治者则采取“扶助”与合作的态度。

  特别是一九○○年春天,帝国主义侵略者多次要挟清政府加紧镇压义和团,并于五月间以保护使馆为词调集洋兵入京后,不但激起义和团的强烈反对,也使清朝封建地主阶级和那些盲目排外的顽固势力对洋人更为疑惧,于是仇洋的情绪遍及朝野,出现了“普天率土,谁不恨外侮之强横”(《偏善斋存稿》卷下,第八三页)的局面,遂使“扶清灭洋”之旗不胫而走,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义和团各坛场,均门前竖立大旗,上书‘保清灭洋’等字,人皆耀武扬威。”(《庚子记事》,第一八页)有的则大书“奉旨义民保消灭洋,更有书写替天行道、保国卫民等字”者(同上,第二○页)。这说明,在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情况下,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以争取联合清朝统治者,而集中力量打击外国侵略势力的斗争则是顺理成章的,是时代的要求,其主流是应当肯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没有理由要求义和团一手反帝,另一手反封建。事实上,在民族矛盾激化的形势下,这一口号在实际斗争中也确曾起到了策略的积极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