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老子《道德经》中领导用
老子智慧:恬淡为上、胜
老子:静之道
老子的人生“四不”与企
读《老子》:大气做人、
老子之道:注重修养是做
老子对女性的推崇与尊敬
老子《道德经》的生态意
老子智慧:和谐、不争的
道法自然:老子最唯物的
最新热门    
 
老子和谐思想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时间:2011-07-25 11:34:18  来源:不详
年),命刘秉忠建王府于此。]协调、均衡,保持相对的平衡,也就是“太和”。相反,如果阴阳不协调,达不到“中和”就是失衡。“纯行阳,则地不肯尽成;纯行阴,则天不肯尽生。当合三统,阴阳相得,乃和在中也。”“中和”是阴阳是否协调、是否和谐的标志,“中和”是道家哲学思想特征性的概念。
   
       《太平经》把“中和”这个哲学概念引入社会实践的领域,充分肯定它的功能和价值。“中和者,主调和万物者也”,“则三气合[注: 概述 术语,指对局者在气势上坚持的强劲着法。 来源 原为日本围棋用语,现已为我国沿用。-qihe]并为太和也。太和即出太平之气。断绝此三气,一气绝不达。太和不至,太平不出。阴阳者,要在中和。中和气得,万物滋生,人民和调,王治太平。”得“中和”之气也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民气不上达,和气何从得兴?中和乃当帝王治,调万物者各当得治。今三气不善相通,太平安[注: 概述 平安píng ān 解释 【safe and sound;without mishap;well】没有事故,没有危险平安无事冒了险而未遭受损伤或损失的经过艰难的历程后平安到家【quiet an-]得成哉?”可见,“中和”不但是老子、道家的思维模式,也是道家治理社会、管理国家的最基本的方法,是老子、道家和谐思想最具本质的特征。
   
       佛教也讲中道、和谐。佛教的“但中”,相当于儒家的“中道”、和谐,即离开“空”和“有”两边,取其中道。佛教的“不但中”相当于道家的“中和”。“不但中”即是圆融中道,在空、假、中三谛中,任何一谛都不能离开其他二谛,即“空”中有“假、中”,“假”中有“空”和“中”,“中”中有“空”和“假”,但是更重视“中”谛。“观即‘空’即‘假’即‘中’,收‘空’‘假’而为‘中’,谓之‘不但中’。”中道即是和谐,圆融即是和谐,可见佛教的和谐思想与老子、道家是不同的。
   
    三、“无为而无不为”——道家和谐思想的价值追求
   
        在《老子》一书,“无为”一词共出现过七次,其内容虽然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都强调“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甚么事情都不做,而是应该依从“道法自然”、按照道的运行规律而为,不要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而妄为。“无为”是一种手段,“无不为”才是目的,才是老子思想的价值追求。
   
        老子以独特的智慧来观察[注: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观察时运用外部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形态的一种计划性和目的性很强的自觉感受活动。]宇宙、观察社会、观察人生,因而他创立了与众不同的“无为而无不为”的社会实践哲学,其主旨是治国,他主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何为“以正治国”呢?朱森溥教授解释说:“‘正’乃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