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中国供销集团领导考察鹿
名人代言河南评选老子得
《道德经》和《论语》的
老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
论《老子徐氏经说》
《老子》文学成就探析
略论《老子》的时代价值
老子复归论社会历史观与
《老子》出版古今谈
中国老子文化基金喜迎高
最新热门    
 
老子《道德经》经济思想管见

时间:2011-11-1 12:00:36  来源:不详
为明显;“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道德经》第57章)。

生产力增进的标志,是劳动器具的不断改进,它是以社会的分工为其必要条件的。“伎巧”便是社会分工后所形成的专门技术[注: 不论何种文化,技术都是异曲同工的词汇。它可以指物质,如机器、硬件或器皿,但它也可以包含更广的架构,如系统、组织方法和技巧。],随着专门技术在生产中运用的扩大,商品便于物品相对立进入交换关系。这里,所谓“奇物”很明显地不是劳动生产物本来的自然形态,而是超自然的具有价值形态的物品。有了商品的交换,便发生了相互对立以至于相互滋挠的关系,这是因为“奇物”既然是超自然的东西,它便为人所注意争相以“伎巧”实现了。

老子之所以反对生产中的技巧和奇物,主要是由于:第一,社会的动乱[注: 动乱 拼音: 解释: (社会 )骚动变乱。-dongluan]和不安首由争起。怎样才能“使民不争”呢?“争”为争利,争货,而各种各样的奇物、“难得之货”,更会使人们争而不已,愈争愈烈。新产品是由新的生产技术制造出来的,这样,技巧是成了祸乱之源。因此,老子认为,要平息社会的争乱,就要“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第二,“技巧”和“奇物”会引起人们欲望的发展,多欲会引起奇物,伎巧的采用,而奇物、技巧又会刺激人们的欲望,引起新的欲望的出现。而寡欲、崇俭是道家的一贯主张,主张“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没有技巧、奇物和难得之货,人们的欲望就简单,追求也就有了限度。第三,技巧、奇物的发展是对自然、素朴之道的破坏,引诱人们染上诈伪诡谲。老子倡导“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不敢有为”的社会风气。技巧、奇物则同属“智慧出,有大伪”的结果。老子把社会矛盾的对立归为商品生产发展造成的人怀“技巧”和对“利”益的追求,显然有失偏颇,表现出老子所代表的原始自然主义的局限性。

然而,追求“伎巧”和“奇物”致富毕竟在当时已成为现实,老子一方面对此持否定态度,另一方面则提出了自己对财富聚集的看法: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为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