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
从考古发掘资料看唐宋时
浅评斯坦因在西域的考古
思想史视野中的考古与文
日本的水田考古研究
考古学中器物纹饰研究存
考古学家应严谨对待器物
“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
“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
“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
最新热门    
 
从考古材料看吐蕃与中亚、西亚的古代交通——兼论西藏西部在佛教传入吐蕃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时间:2009-7-24 13:45:38  来源:不详
或者金属器在岩石表面刻凿出阴线图案;早期多表现动物与狩猎场面,晚期出现佛塔、佛像等画面等,表明二者之间可能也存在某种联系。

    上述这些考古材料,证实了我们的看法:西藏西部通过其北部阿克赛钦、喀喇昆仑和昆仑山而与新疆叶城一带的交通路线,最迟在古老的象雄时期可能就已经凿通。通过这条路线,向西可越过喀喇昆仑山口至印度、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向北则可直通帕米尔高原,直至葱岭之西。


    这条路线的起始点,综合文献与考古两方面的材料分析,大致上即今新藏公路干线的走向,即南起阿里高原日土(旧译作鲁多克[36],古象雄/羊同辖地),经界山大坂、阿克赛钦湖、泉水沟、大红柳滩、康西瓦,北抵叶城、皮山等地。

    唐代的文献记载中,有迹象表明当时的僧人曾利用这条道路前往印度。如义净(635—713)《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提到的玄照,可能便通过此道去印度;[37]另据义净的记载,除玄照之外,还有隆法师、信胄以及大唐三僧等人可能也是经由此道去印度[38]。

    其后,公元10世纪波斯佚名作者的《世界境域志》以及公元11世纪波斯文作家加尔迪齐(Gardizi)的《记述的装饰》等史籍中,在论及从西域通往吐蕃的通道时,也都提到了从和田通过阿克赛钦去向吐蕃的道路[39],大约也是指这条中道而言。

    吐蕃通往西域的路线,除上述干线外,还有其它通过“借道”形式通向西域的道路。据王小甫考证,这些通路包括:大勃律—朅师—护密道;朅师—淫薄健道;箇失密—乾陀罗—谢风日道等[40],皆可越葱岭进入西域。

    上述吐蕃进入西域的路线,分别是在不同时期开通或者利用的。联系到吐蕃在西域的活动史,王小甫将其大体上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吐蕃征服羊同,控制了所谓“食盐之路”,亦即本文所论的“中道”;唐朝重兵防守四镇之后,吐蕃重点转向西开通跨越葱岭之路;唐控小勃律之后,吐蕃又改由塔里木东南进入西域;最后,吐蕃乘唐安史之乱夺取安西,沟通了草原上传统的南北交通路线。[41]其说可从。但是,其中开通得最早、利用程度最高、与西藏西部关系最为密切的路线,按笔者的看法,仍是吐蕃早期通往西域的主要通道——中道,或可称为“吐蕃—于阗道”。

    三、古代于阗与吐蕃的文化联系

  “吐蕃—于阗道”,是西藏西部地区沟通与中亚西域的前哨。古代于阗与吐蕃之间的文化联系,正是通过这条古道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于阗之名,最早在汉文史籍中出现,始见于《史记·大宛传》:“于阗之西,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司马迁撰《史记·大宛传》乃取材于张骞出使西域所记材料,由此推之,于阗在公元前2世纪中叶已经立国。

    在藏文古籍中,也有关于于阗立国的传说[42],据《汉藏史集》“圣地于阗之王统”记载:最早在迦叶佛出世之时,于阗被称为草垫之地。迦叶佛圆寂之后,曾于此建塔,名为郭马萨拉干达塔,有“仙人”喀热夏等人曾长期在于阗的山上修行居住,以后,教法毁灭,于阗变成了海洋。释迦牟尼出世后,于阗被托给毗沙门天王和药叉正力等神,释迦牟尼本人也曾飞临于阗。至释迦示寂后二百五十四年,法王阿育王来此地,在现在和田城所在地住了一宿,与王妃生下一子,名为地乳。地乳王长大成人之后,汉地之王命其率兵众向西寻找于阗。地乳王的两名随从为寻找走失的乳牛而在此与印度人相遇,双方划地为界,各自立国。从释迦牟尼示寂到地乳王做于阗王,其间相距二百五十四年[43]。如按这一传说,则于阗之立国是在阿育王时代(即公元前242年左右),已有学者考证认为,这一传说实为于阗僧徒为了便于佛教在于阗的传播而伪造出来的,不足为信。[44]但是,大量的藏文文献中记载这一传说本身,就意味着于阗与古代西藏之间关系非同一般。于阗之名的由来,据藏文《于阗古史》所记,其读音为“U-then”,为都与河之意。日本学者白鸟库吉认为,藏语中称玉石为g·yu(yu),与古音jiu或者gjiu相同,而U-then与jiu dien 或U-dien之音相近,故于阗有玉城、玉邑之意;[45]此外,还有外国学者按照古藏语于阗的读音Li-yul,释其为钟铜之国(Bellmetal Country),或者谓Li即犁,指牦牛(yak)[46],无论这些解释具有多大的可信程度,但至少表明,“于阗”一词的起源,学术界倾向于用藏语来进行解释比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