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注体
魏晋南北朝的盗墓之风与
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中少
北魏北齐“职人”初探─
魏晋政局与皇甫谧之废疾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职业
魏晋郊祀及祭祖礼考
最新热门    
 
魏晋九品官人法释疑

时间:2009-7-24 13:47:12  来源:不详
朝开始至今,七百余年间,学者多称其为“九品中正制”。如:
    陈寿《三国志》卷二二《魏志·陈群传》:“文帝在东宫,深敬器焉,待以交友之礼……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这是最早确提到曹魏吏部尚书陈群创制的官员选拔、任用制度为九品官人法的史料。
    杜佑《通典》卷一四《选举二》:“魏文帝为魏王时,三方鼎立,士流播迁,四人错杂,详核无所。延康元年,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六九《魏纪》黄初元年二月:“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注:黄初元年,即汉延康元年。十月,曹丕篡汉,始改元黄初。)
    岳珂《愧郯录》卷七:“珂尝溯源而求所始,本魏延康元年二月,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始立九品官人之法。”
    以上是自曹魏至两宋间学者中代表性的观点。
    大约自北宋开始,明确出现“九品中正”制的概念。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一篇概述历代选士制度的短文中提到:“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注:《东坡志林》,见《宋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1981年版。)认为魏晋以来的士人,出自于中正的选拔。苏轼“九品中正”概念的提出,距陈群于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制九品官人之法”,已八百余年。而宋代一些严谨的学者,如与苏轼同时代的史学名家司马光、以及南宋学者岳珂等都用九品官人法概念。因此,回顾学术史,对于九品官人法称谓的分歧,即九品中正制概念的出现以及九品中正与九品官人法概念的并立,始于宋代。
    从苏轼始,再过两百年,即距延康元年陈群“制九品官人之法”一千余年后的元代初年,在元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出版的《资治通鉴音注》中,学者胡三省为司马光《资治通鉴》之《魏纪》黄初元年二月所记“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一条做注时,加注曰:“九品中正自此始”。显然,胡三省发展了苏轼的说法,以为九品官人法就是九品中正制。这大约是学者明确采用九品中正制,用以代指九品官人法之始。自元代之后,明清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如顾炎武、赵翼等皆祖述其说,采用九品中正制概念代替九品官人法。(注:见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三《清议》,《日知录集释》,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477页;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八《九品中正》,北京中国书店影印世界书局1939年版,第100页。)
    明清学者的学问,对近代以来的学术有着重大影响。在他们的影响下,近代以来学者在自己的著作中大多采用九品中正制概念,如吕思勉、杨筠如、翦伯赞、唐长孺诸先生(注:吕思勉:《中国制度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据杨宽先生为该书所写前言说,吕先生的初稿写于20世纪20年代。杨筠如:《九品中正与六朝门阀》,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翦伯赞:《九品中正与西晋的豪门政治》,《时代批评》第5卷,1948年;唐长孺:《九品中正制度试释》,载《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版。);也有学者使用九品官人法,如范文澜等先生(注: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还有许多学者在自己的论著中既使用九品官人法,同时也使用九品中正制,如王仲荦等先生(注: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在日本史学界,概念的使用也不统一,如宫崎市定、越智重明诸先生用九品官人法(注:宫崎市定:《九品官人法の研究》,东洋史研究会,昭和三十一年。越智重明:《魏晋南朝の贵族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