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十一世纪初的天书封禅运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20世纪20年代胡适对于国
21世纪中国史学遐思
20世纪美国对中国史学史
没有理论就没有历史科学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理论的
最新热门    
 
20世纪以来中国的秦汉城市史研究*

时间:2009-7-24 13:50:57  来源:不详
清晰的表述;由于某些微观研究是在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为背景的宏观论战下进行的,其实证的准确性也受到若隐若现的干扰。城市史的意义被定义在商品经济或商业史的框架内,作为商业史的附属品而存在。在有的重要的通惯性著作中,甚至几乎没有城市史的位置。①
————————
    ①  如吕思勉《秦汉史》(开书店1947年版)逾60万字,专题部分依次讨论秦汉三国时期的社会组织、社会等级、人民生计、农工商等实业、人民生活、政治制度、学术、宗教。述及汉代城市时只有与市有关的一段文字。
二  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秦汉城市史研究
 
学术史提供的研究一般规律是由最初若干个生长点而渐及全面,秦汉城市史研究亦不出此通则。与以往不同,由于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大量相关的考古资料成为城市史研究的重要基础。这个时期秦汉城市史的考古报告和专题论文约有八十多篇,专著有王学理的《秦都咸阳》和刘运勇的《西汉长安》。①引入注目的是,这个时期,许多通论性和社会经济专门史著作也将秦汉城市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应当提到的这方面著作有:李剑农的《先秦两汉经济史稿》(三联书店)957年版),胡如雷的《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形态研究》(三联书店1979年版),傅筑夫的《中国经济史论丛》(三联书店1980年版)和《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林剑鸣主编的《秦汉社会文明》(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撰写者为林剑鸣、余华青、周天游和黄留珠)。这个时期的研究工作的着眼点以及研究者试图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如下方面:
 
    1.秦汉城市的基本性质
    对秦汉城市基本性质的研究与中国古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考察有着密切联系。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中期,中国古代城市形成过程受到学界广泛重视。一些专著和论文以古代中世纪和近代西方城市的发展脉络为参照,相继就此进行讨论。尽管某些具体判断有所不同,也存在不同意见,但多数人的看法是相近的。其基本意见是:
    第一,中国古代的城与欧洲古代的城起源相同,即都是阶级分化和军事活动的结果。就此而言,东方和西方早期城市的发生并无本质不同。②
————————————————————
    ①  刘运勇:《西汉长安》。中华书局1982年版。王学理:《秦都咸阳》。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②  傅筑夫:《中国古代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载氏著《中国经济史论丛》上册,三联书店1980年版。
 
第二,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出某些自身特点。傅筑夫认为,中国古代城市是根据政治和军事需要而兴建,它是统治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非瓦解这个体系的异化或离心力量。胡如雷指出,中国封建城市是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而诞生的。在封建城市形成过程中,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并没有起决定性作用,真正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统治者的政治、军事需要。例如战国秦汉时期封建城市的成批出现与郡县制的确立有密切关系。郡县治所不是因工商业人口的自然集中而形成的城市,它们只是国家的政治和军事据点。海外学者张光直在国内杂志上著文指出,中国最早的城市与西方显著不同,它不是经济起飞的产物,而是政治领域中的工具。张鸿雁和毕道村也认为西欧中世纪城市是在已形成的封建关系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中国城市兴起却伴随着封建制产生和发展。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