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清代史馆的人员设置与管
清代刑案中记录的蒙汗药
清代前期的官商
试论清代色情业的发展与
清代妖术恐慌及政府的对
清代的“家人”
清代八旗驻防将军兼统绿
论清代的人口流动和婚姻
清代前期历史中的几个问
清代档案确证李自成死于
最新热门    
 
清代乾隆年间番薯在山东传播的原因及其意义

时间:2009-7-24 13:51:27  来源:不详
损。”[85]监察御史苏琰指出:“蝗蝻蚕害禾苗,赤地皆空,薯叶亦被剪尽。”其他农作物遭受蝗灾之后,茎叶枯,颗粒无收,往往酿成特大灾荒,而番薯则照样发出新的枝芽,虽然有所减产,只要灾后田间管理得当,依然会有所收获。[86]

如前所述,山东是全国闻名的重灾区之一。据有人统计:在清代二百六十八年当中,山东曾出现旱灾233年次,涝灾245年次,黄、运洪灾127年次,潮灾45年次,蝗灾不在计算之内。由此可见,山东清代的自然灾害是十分频繁严重的,是危害山东劳动人民的一大祸害。[87]据各县记载:在每一次大的灾荒之后, 跟踪而来的是劳动人民“流亡载道,饿殍遍野。”[88]“一遇凶歉,愈不能不仰食奉省(奉天),流亡关外谋生。[89]“岁歉则轻去其乡,奔走京师、辽东、塞北,甚有挚家以逃者”。[90]但自从番薯传入山东,并在全省各地普及种植之后,。虽不能根本改变自然灾害带来的灾难,至少可以减轻受灾面积,使劳动人民少受或免受离乡背井、颠沛流离之苦。乾隆年间山东布政使李渭提倡广种番薯,其目的在于“以种薯为救荒第一义,推之其可以裕盖藏,备凶荒”。[91]确有一定道理。

第三,气温高低,温差大小,季节早晚,土质好坏,对农作物生长是至关重要的条件。因此,不同的农作物,对气温、温差、季节、土质等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有些农作物,只适应于南方种植,而不宜于北方;与此相反,那些适应北方种植的农作物,到南方也难于安家落户。我国地域辽阔,从最南方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到最北方的寒带低气温,气候相差很大。而番薯对气候、温差、季节、土质的适应性很强。“东西南北, 无地不宜”。[92]不独东南,西北尤利”。[93]

番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气温,可分为春薯、夏薯、秋薯,一年当中,有九个月都能种植。李渭在《种植红薯法则十二条》中指出:“种薯,二三月种者,每株种用地方二步有半尸……每官亩约用种三十六株;四五月种者,用地方二步,……每官亩约用种六十株;六月种者,用地方一步有半,……每官亩约用种一百六株有奇;七月种者,用地方一步,……每官亩约用种二百四十株,八月种者,用地方三尺以内,……每官亩约用种九百六十株。种之疏密,略以此准之”。一直到九月份还可以种植,不过“所生之卵, 如箸如枣,不堪作粮,以备来岁之种”。[94]这些论述,系指全国范围来说的。就山东自然条件而论,多种春薯,即三、四月分栽插。另外,在麦收之后,也种一部分夏薯,即五、六月分种植,不过产量低于春薯。

番薯对土地的要求较低,不宜于种植其它农作物的土地它可以生长;对季节的适应较强,其他农作物过了一定季节种植就要籽粒。无收,番薯则可以照常有所收获。即所谓“割地以栽薯,则似妨谷;竭力以栽薯,则似妨功。而薯则不择地而生,不计时而种。补不宜种粟之旷区以栽薯,则地力弥广;分已经耕耘之暇日以栽薯,则人功更逸。地无荒废,家有余饶”。[95]

种植番薯和其它农作物比较,还可以有省工,省力,节省成本开支的优越性。“薯则插苗入地,俾之自蕃。 薤草以犁, 培而待熟。荷锄无耘籽之劳,涤场无刈获之瘁。始播西畴,终殿南亩。工力未半于农功,丰登自倍于百谷”。[96]

番薯的传播,对山东这样一个气候条件、土地条件并不十分优越的省分来说,花费的劳力少,收到的成效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四,山东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小麦、小米、高梁、大1等品种。这些农作物产量不高,如前所述,遇有灾荒,御灾力不强。番薯本身含有大量的淀粉,不但可以代替粮食,而且产量很高。

关于番薯的产量,陈世元对此有详细记载。他说:“薯,上地一亩约收万余斤,中地约收七、八千斤,下地约收五、六千斤。”鲜薯“每万斤,晒干三千五百斤零”,大约每三斤鲜薯,晒薯干一斤。当时北方的粮食产量,“凡膏腴上地,更际丰年,每亩收谷子(即小米)一大石,计官斗三十余斗,连桴不满五百斤。如大麦、高梁、荞麦。到秋收成,轻重大略相等”。[97]乾隆五十年代,山东种番薯,“一亩种数十石,胜谷朴二十倍”。[98]

番薯用途很广,不但可以做各式各样食品,而且可以做粉丝,酿酒,还可做猪饲料。李渭说:“甘薯可生食、可蒸食、可煮食、可煨食。可切为米,晒干可作粥饭。可磨为粉,晒干团为饼饵。共造粉之法,取薯卵洗净和水磨细,仍以大缸贮水,淘去浮渣,做法同藕粉,渣可饲豕,将其粉作丸, 与弥珠细谷米无异”。[99]陈世元也说:番薯“可生、可熟、可截、可羹,可为饼饵,可制团饴,可如瓠以丝,可如米以碓,可连皮以造酒,可捣粉以调羹,可作脯以资粮,可晒片以积囤,味同梨枣,功并稻梁。”[100]

总之,自清代乾隆中叶番薯在山东传播之后, 各县“所在右之”,[101]成为本省的“寸。。产矣”,[102]劳苦大众拿番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