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清代史馆的人员设置与管
清代刑案中记录的蒙汗药
清代前期的官商
试论清代色情业的发展与
清代妖术恐慌及政府的对
清代的“家人”
清代八旗驻防将军兼统绿
论清代的人口流动和婚姻
清代前期历史中的几个问
清代档案确证李自成死于
最新热门    
 
清代乾隆年间番薯在山东传播的原因及其意义

时间:2009-7-24 13:51:27  来源:不详
薯“用以代粮”,[103] “可以代食”,[104]“甚为谷与菜之助”,[105]从中“大获其利”。[106]在日照县,番薯抵谷之半。根蔓叶皆可食, 晒干耐陈”。[107]平度州将番薯“切片曝干囤藏,以御荒歉”。[108]高密县“乡人皆蓄以御冬, ……值与粮食等”。[109]

对于番薯在山东广为种植的意义,清人郑洛英的《金薯诗》,对此给予高度评价:“生齿日以繁,原因或不足。兼之水旱虐,无乃生理促。伟哉造物仁,异种佐百谷。……一亩之所收,连篝 盈苍。较之柜枉种,什佰倍其熟。……浮浮而于蒸,甘 如米栗。糁糁而于羹,丰香如腼肉。或粉而如膏,或屑而如玉。渴可以生津,饥可以果腹。剪叶当园蔬,抱藤资牲畜。……百利具此中,易生谢灌沃。……万历间以来,百有余年俗。一岁半藉此,可以免育鞠。…辛苦嗣箕裘,江淮相往腹。相彼青豫间,慈心一怅触。…辗转数年间,连阡皆蓼蓼。硗确无弃遗,甸垦及峦谷。…河南及山东,膏腴极遥瞩。一岁三年储,岂遂无积蓄。如何偶灾 ,流离祸尤酷。…天高地厚恩,博济未敢卜。其时有此薯,万或免颠覆。救荒宁在多,但今无窘蹙。年岁或不登,薯可补其缩。…兹薯若遍栽,天壤问之福。无令太平民,斗米珠—斛……”[110]

[1] 《清世祖实录》卷十三。

[2] 《康熙泗水县志》卷三,《田地》。

[3] 《光绪峰县志》卷六,《风俗》。

[4] 《康熙高唐州志》卷四。《户口》。

[5] 《康熙清平县志》卷上,《户口》。

[6] 《康熙莘县志》卷上,《户口》。

[7] 《康熙寿张县志》卷五,《物产》。

[8] 《清朝文献通考》卷四,《田赋》四;卷十九,《户口》一。

[9] 《清朝文献通考》卷四,《田赋》四;卷十九,《户口》一。

[10] 《乾隆大清一统志》卷一二五。

[11] 《嘉庆会典》卷十一,《户部》。

[12] 《康熙高苑县志》卷一,《风俗》。

[13]郑 《郑板桥集》,《诗钞·逃荒行》。

[14] 《民国潍县志稿》卷三。

[15] 《民国潍县志稿》卷三。

[16] 《乾隆福山县志》卷一,《灾祥》.

[17] 《乾隆栖霞县志》卷八,《灾异》。

[18] 《乾隆黄县志》卷九,《纪述》。

[19] 《乾隆胶州志》卷八,《大事纪》;《道光胶州志》卷三十十五,《祥异》。

[20]嘉庆青城县志》卷十,《祥异》。

[21] 《乾隆沂州府志》卷四,《风俗》。

[22] 《嘉靖临朐县志》卷一,《民业》。

[23] 《万历汶上县志》卷七,《物产》。

[24] 《康熙濮州志》卷二,《风俗》。

[25] 《康熙濮州志》卷四,《货殖传》。

[26] 《康熙四十八年巨野县志》卷七,《风土》。

[27] 《康熙兖州府志》卷五,《风土志》。

[28] 《乾隆东昌府志》卷五,《物产》。

[29] 《道光冠县志》卷六,《宦绩》。

[30] 《道光冠县志》卷三,《物产》。

[31] 《嘉庆清平县志》,《户书》。

[32] 《乾隆夏津县志》卷二,《建置志》。

[33] 《乾隆历城县志》卷五,《方产》。

[34] 《乾隆章丘县志》卷五,《风土》。

[35] 《道光长清县志》卷六,《食货志》下。

[36] 《嘉庆寿光县志》卷九,《食货》。

[37] 《道光胶州志》卷十四,《物产》。

[38] 《康熙滋阳县志》卷二,《物产》。

[39]方苞:《方望溪先生文集》,《奏 》。

[40] 《咸丰济宁直隶州志》卷三,《物产》,引《前志·艺文》。

[41] 《嘉庆寿光县志》卷九,《食货》。

[42] 《同治金乡县志》卷三,《物产》引《乾隆直隶州志》.

[43] 《光绪东平州乡土志》卷下。

[44] 《光绪肥城乡土志》卷八,《物产》。

[45] 《光绪莱州府乡土志》卷下。

[46] 《同治海宁州志》卷四,《土产》。

[47] 《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三期,陈树平:《玉米和番薯在中国传播情况研究》。

[48]陈世元:《金薯传习录》卷上,农业出版社,1982年10月影印本。

[49] 《康熙胶州志》卷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