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全俄肃反委员会考略(1
清代中期(公元1726—1
十八世紀東南沿海米價市
17世紀廣東與荷蘭關係述
清代臺灣地權分配與客家
6-7世纪拜占庭帝国与西
摩鄰,中国中世紀中國關
6-7世纪拜占庭帝国对中
第17课  世界格局的新变
彩图说明──图17  苏军
最新热门    
 
17世紀廣東與荷蘭關係述論(下)

时间:2009-7-24 13:51:56  来源:不详
船組成,浩浩蕩蕩,沿途受到當地官員的禮遇和優待。越往北行,那裏的人越友好和善。7月17日到達北京。




[1] Anders Ljungstedt, An Historical Sketch of the Portuguese Settlements in China; And of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and Mission in China, pp.26-27. 
[2] 施合德爾廣州之行,見程紹剛譯注,《荷蘭人在福爾摩莎(1624-1662)》,馬特索爾科(Joan Maetsuyker),巴達維亞,1654年1月19日,頁370-376。
[3] 施合德爾、瓦赫納格廣州之行,見程紹剛譯注,《荷蘭人在福爾摩莎(1624-1662)》,馬特索爾科(Joan Maetsuyker),巴達維亞,1654年1月19日,頁370-385。
[4] 馬士(Hosea Ballou Morse) 著、區宗華譯,《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編年史》(第一、二卷),頁8。
[5] 《明清史料丙編》第4本,頁377。
[6] 《明清史料丙編》第4本,頁378。
[7] 程紹剛譯注,《荷蘭人在福爾摩莎(1624-1662)》,馬特索爾科(Joan Maetsuyker),巴達維亞,1656年12月4日,頁470。
[8] 《明清史料丙編》第4本,頁382。

荷蘭使團進京後,在尚藩預先派往北京的接待人員指導下,住進了專為使團準備的賓館(會同館),離皇宮不遠。按照「朝貢」規例進呈「進貢方物」,據梁廷楠《粵海關志》記載,計有:
 
哆囉絨、倭緞各二匹,嗶嘰緞六匹,西洋布二十四匹,琥珀十塊,琥珀珠、珊瑚珠各二串,鏡一面,人物鏡四面,白石畫二面,鍍金刀、鑲銀刀各一把,鳥槍、長槍各二杆,玻璃杯、雕花木盆、石山匣各二個,纓帽一頂,皮小狗二個,花鸚哥一個,四樣酒十二瓶,薔薇露二十壺。[1]
 
荷蘭使團在順治皇帝召見之前參加了一次「宮廷官員的會議」,宣稱他們來華目的是「拜見皇帝陛下」,幷要求建立友好盟約,往來貿易,希望清朝提供貿易所需的居住等方便;他們保證按清朝規定和習慣繳納稅餉,每五年一次派遣使節前來拜見皇帝。荷蘭人得到的答復是:若他們五年或間隔時間更長些派使節來華,將很受歡迎,同時允許三到四艘船載貨到中國貿易,但每年頻繁的往來,以及准許他們居住等與國家法律衝突,事關重大,不能輕易答應。
10月2日,經過禮儀訓練的使團以九叩大禮朝見順治皇帝。10月13日,使團接受了皇帝賞賜給東印度公司總督和使節的禮物,其中:
 
總督:4件青花緞,4件青色和4件蘭色緞,4件thuvijs(thujas),4件金色天鵝絨,4件花緞,10件白綾,4件藍花緞,2件青天鵝絨,6件綾,4件fora,10件hochins,300兩紋銀。
每名使者:24件等質量的絲料,100兩銀。
使團秘書巴隆(Hendrick Baron):12件等質量的絲料,50兩紋銀。
17名隨從:每人15兩紋銀。[2]
 
梁廷楠《粵海關志》記載順治皇帝「優加錫賚」其「國王」(即荷蘭巴達維亞總督)的禮品有:大蟒緞二匹,妝緞二匹,倭緞二匹,閃緞四匹,藍花緞四匹,青花緞四匹,藍素緞四匹,帽緞四匹,衣素緞四匹,綾十匹,紡絲十匹,羅十匹,銀三百兩。[3]與《東印度事務報告》所記在數量上有出入,種類上大體相同。
雍正《大清會典》記載順治十三年荷蘭國使嗶嚦哦口悅 嘢哈哇口惹 等「到京朝貢,宿會同館,進表一道。禮部覆准五年一貢,貢道由廣東入,每次進貢員役不得超過百人;入京員役,止二十名,餘俱留廣東。該地方道將,嚴加防衛,進京人回,一同遣還本國,不得久住海濱。又諭荷蘭國慕義輸誠,航海修貢,念其道路險遠,著八年一次來朝,以示體恤遠人之意。」[4]另據《清世祖實錄》記載,順治皇帝特降敕諭:「著八年一次來朝,員役不過百人,止令二十人到京,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