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注体
魏晋南北朝的盗墓之风与
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中少
北魏北齐“职人”初探─
魏晋政局与皇甫谧之废疾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职业
魏晋郊祀及祭祖礼考
最新热门    
 
对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中若干问题的认识

时间:2009-7-24 13:53:26  来源:不详
世界,但曹魏中后期,却已是“军国有余”的所在,一次便运送500万斛粮食到洛阳,缓解关东十分严重的饥荒。这相当于十万大军十个月的军粮,在当时来说,是很大的数字。这主要是氐族人民的功劳。因为粗略统计,其时氐人占雍州人口的57。2%,占这里农业生产最好的京兆、扶风和始平三郡人口的70.4%左右①。应该看到,终魏晋南北朝世,全国人口也没有恢复到东汉时的水平。质言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土地有余、劳动力不足这个严重的社会矛盾始终存在,因此不但汉晋间内徙的各少数民族,即便其后内徙的少数民族也在缓解着这个矛盾,而且其作用不能低估。道理相当简单,小农经济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其生产率相当低下,发展再生产的能力几乎等于零,没有劳动人手的增加,没有人口的繁衍,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
  ①  参见拙文《魏晋之际关中经济的恢复和氐族内迁的关系》,载《首都师范大学史学研究》第1辑,1999年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必须指出,仅仅认为内徙少数民族补充了极端匮乏的劳动力,还是不够的。当他们建立政权后,有些统治者在恢复社会经济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我国的历史增添了光彩,其政绩也足以和中原王朝的明君圣主媲美。文明太后和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对民族融合的促进,以及对日后全国统一所做出的贡献,可谓有史为证,毋庸细说。即便战乱纷扰的十六国时期,有些统治者的作为也不容抹煞。例如,石勒起兵初期,虽然杀人如麻,被称为“胡蝗”,但他略定河北后,军纪严明,所过之处,“老弱安堵如故,军无私掠,百姓怀之”。他采用封建剥削方式对待汉族人民,剥削量比西晋减少了一半,继而劝课农桑,招抚流亡,倡导节俭,禁止酿酒,使河北一带社会经济有所恢复,租入殷广。乃至唐初的封建史学家也不得不承认他是一时之杰,发出“古之为国,曷以加诸”①的赞叹。前秦在苻坚统治前期,以“偃甲息兵,与境内休息”为基本国策,在王猛的辅佐下劝课农桑,卑宫薄赋,厉禁奢侈,积极引导抗灾救灾,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的区种法,起用汉族人才,一度实现了国富兵强,垂及昇平的景象:“关陇清晏,百姓丰乐,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贸贩于道。”②唐初史学家对其评价比石勒高得多。许多学者认为其前期的治绩可以和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媲美,我们是同意的。后秦经姚苌和姚兴治理后,直到灭亡时仍然“关中丰全,仓库殷积”③。至于鲜卑慕容部开发辽河下游,使其成为日后中原文明传向东北地区的桥头堡,自此,东北的少数民族在我国历史上日渐活跃起来,更是功不可没。尽管这些在战乱不已的十六国时期犹如昙花一现,瞬息即逝,但毕竟是历史的事实。
————————
 ①  《晋书》卷104、106《石勒载记》及卷107史论。
 ②  《晋书》卷113、114《苻坚载记》。
 ③  《宋书》卷45《王镇恶传》。
 
所以如此,最关键的原因在于这些少数民族在内徙中和内徙后,或多或少地经历了封建体制的洗礼,中原农业文明对其影响日益加深,他们中的绝大部分,特别是进入关东和关西的,在其建立政权前,或建立政权后不久,都已由游牧或半农半牧转向了农业定居,昔日的牧民们,已经一波紧接一波地转化为小农经济中的成员。氐族自不待言,早在秦汉时期已
是农业民族。他如建立汉国和前赵的南匈奴、建立后赵的羯族、建立后秦的烧当羌姚氏、建立五燕的慕容鲜卑等,莫不在其建立政权前就已实现了这一转化。正是这个转化,才使他们建立的政权都是一个个封建政权,才使其统治者能采取上述措施。
    如果说南匈奴、羯、羌的转化出于中原王朝强制的话,鲜卑慕容部和拓跋部的转化更多的是出于主动和自愿。这是因为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定居比游牧优越,较易取得生活来源,经济较有保障,何况他们进入的地区本来就是农耕区或宜于农耕的地区,有汉族人民及早于他们内徙的其他少数民族的事例,活生生地摆在他们面前呢。
    鲜卑拓跋部在建国时虽然是个游牧部落,但在建国前同样沐浴过中原农业文明的雨露阳光,有许多汉族人民进入其地,有过苻坚强制他们向农业定居转化的短暂经历,所以建国后的第二个月,拓跋珪便下令息众课农,紧接着的是离散诸部,分土定居;其后有在五原大规模屯田,对掠徙平城一带的战俘计口授田,劝课农耕,直至亲耕籍田等一系列的措施。雁代地区的农业生产在此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虽然史籍中还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