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清代史馆的人员设置与管
清前期治边思想的新变化
唐前期的太子问题及其政
清代刑案中记录的蒙汗药
清代前期的官商
试论清代色情业的发展与
清代妖术恐慌及政府的对
清代的“家人”
清代八旗驻防将军兼统绿
论清代的人口流动和婚姻
最新热门    
 
清代前期历史中的几个问题

时间:2009-7-24 13:55:01  来源:不详
停滞甚至倒退了。明清两代政府为了对付东南海疆的敌人,采取了时松时紧的禁海政策,有时竟至“无许片帆入海”。这种消极防御战略延续了几百年。这几百年,正是欧洲各国奖励航海的时代。欧洲资产阶级掀起了以掠夺殖民财富为目的的航海探险高潮,各国竞相扩展海外贸易,争夺海上霸权,寻找新航线,形成一股持久不衰的航海热。而这一时期的中国,明清两代,扼杀了曾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的造船和航海事业。造船和航海事业衰落,海军建设无从谈起,万里海疆实际上处于有海无防的境地。执政者长期没有觉察到这种落后的危险性。许多历史的教训,也没有唤醒统治者加强海防的警觉。明代倭患连年,东南海疆,岁无宁日。郑芝龙一群海盗,竟使政府水师束手无策。荷、葡、西等国竟以几艘兵船,不断侵扰中国沿海岛屿。蔡牵、朱偾以数万之众,竟使清廷水师蒙头转向。两次鸦片战争接连惨败,才惊醒了清朝统治者,感到海防落后的危险性,部分督抚大员在自己权力范围内,搞洋务以求自强。从“天朝元所不有”到“师夷之长技”,这个认识过程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而这个认识主要是从战败中得出来的,对战败的认识又主要归结为武器不如人,因而具有很大片面性。
  其实,就这两次鸦片战争而言,中国武器装备特别是舰船火炮固然不如人,但敌人也有很多不利因素。如侵略军人数不足,远离后方作战,补给线长,利于速决而难于持久。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西方军舰还处在从蓬帆到蒸汽机转变阶段,只是由于中国长期忽视海防建设,侵略军才在海战方面占有优势。至于陆战,侵略军在武器装备上虽占优势,但很难抵御熟悉地形的骑兵的突然奔袭或集团冲锋。假使八旗能保持当年的 悍的雄风,在陆战中迂回包抄,围歼深入内陆之敌是完全可能的。但是八旗在入关之后,政府豢养惟恐不周,在平定三藩的战役中,已是军无斗志,嘉庆年间就更严重了。绿营兵与八旗兵相比,生活待遇和武器装备,都受到歧视和压抑。绿营擅长火器,八旗精于骑射。但绿营由汉人组成,只能在八旗的控制下生存和发展,而清政府多方限制绿营掌握精利的火器,只能使用简陋笨拙的抬枪、抬炮。绿营不得扬其所长,而八旗连原来擅长的骑射也荒废了。国家常备军建设中的满汉畛域之见,严重地妨碍了新式武器的研制和推广。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黑火药,在乾隆年间已落后于西方。西方侵略者正是使用这种改进了的高质量的黑火药,在乾隆年间已落后于西方。西方侵略者正是使用这种改进了的高质量的黑火药,打开了“天朝”的大门。嘉庆年间,在东南洋面上的几次海战和在川楚陕等省的几次陆战,是鸦片战争前清军战斗力的大检验。虽然清军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无论是海战或陆战,都表明八旗、绿营已极端衰线,不堪驱策,不得不借助乡勇团练。这样的武装力量是元力捍卫国土的。
  与外国殖民主义打交道,并不总是兵刃相见,还有比战争更复杂的外交活动。清政府在列强争夺海上霸权、激烈展开国际贸易竞争的时刻,既不重视海防,也不重视外贸,更不重视外交。仍然死守着老祖宗的过时的观念,皇帝君临天下,四海臣服,万邦来仪,只有藩属国的朝贡,无所谓外交,有关业务例由礼部(俄国由理藩院)主管。欧洲在公元1648年威斯特发里亚和约签订之后,各国先后建立了外交部,视外交为第一要政。向国外派出常驻外交代表机关与驻在国进行政治联系以代表和保护本国利益,这些在当时都是公认的国际惯例。而清代的官制仍是吏户礼兵刑工。在咸丰十年十二月(公元1861年1月)设立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以前,从无主管外交事务的中央官署。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中国皇帝的权力受之于天,“天朝统驭万国”,是“天下共主”。皇权高于一切,维护皇权的神圣性成为外交活动最高准则。外国使节晋见清朝皇帝必须行跪拜礼,跪与不跪,中外双方长期争执,几乎成了清朝前期中外交涉中的最大难题。
  外贸也纳入朝贡这一传统模式,那时并无现代意义的对外贸易。清政府把外国要求来华贸易看作是向中国“臣服”、“朝贡”、是“倾心向化”、“叩祝万寿,备进方物”,对策是所谓“加惠远人,抚育四夷”。这种朝贡模式的通商,价值观念重在贸易对象的亲疏依违,而不在经济利益的多寡有无。清朝前期的皇帝和大臣们,认为“天朝富有四海”,“外洋物件,天朝却是可有可无的”。这种视外贸为元关紧要的事务,或只重政治效益不重经济效益,完全不能适应世界范围内激烈的贸易竞争。
  在清政府的模糊观念中,外交就是通商,通商就是朝贡。是早成立的一个办理对外交涉的中枢机构,便叫做“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古代中国历来以天朝自居,外邦均视为“夷”,故清代长期称外交为“夷务”,外交照会称“敕谕”,皇帝自称为“朕”,外交“朕抚御万方”等等。这种传统模式一直沿袭到被历来瞧不起的“夷”打败之后,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