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清代史馆的人员设置与管
清前期治边思想的新变化
唐前期的太子问题及其政
清代刑案中记录的蒙汗药
清代前期的官商
试论清代色情业的发展与
清代妖术恐慌及政府的对
清代的“家人”
清代八旗驻防将军兼统绿
论清代的人口流动和婚姻
最新热门    
 
清代前期历史中的几个问题

时间:2009-7-24 13:55:01  来源:不详
这些都是对的,但需要补充。考据学的勃兴,以至最终取代理学的地位,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它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历史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从理论思维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清初的反理学思潮,是一个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历史因素。
  清初反理学思潮,是一个力图挽救社会危机、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潮。它对于打破几个世纪以来理学对思想界的束缚,具有重大意义,并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思想家,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颜元、李 等人。经世致用的宗旨,是决定这一思潮的性质及其历史的价值的基本方面,也是使它既有别于以前的明理学,又不同于其后的乾嘉考据学的根本原因。清初反理学思潮也是一个以朴实考经证史为方法,试图以经学去取代理学的思潮。以经学取代理学,清初那些旧越的思想家,也未能突破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他们的理论探索,终究不能逾越封建的藩篱。当面临着以企么新的理论去取代理学时,他们只能从古老的思想武库中寻找可以借鉴的思想材料。只能是儒家学说中较之理学更为古老的经学。历史在前进。这种缺乏生命力的取代,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是清政府封建文化专制的加强,经世致用逐渐衰减,以致到乾隆初叶丧失殆尽。朴实考经证史愈益成为这一思潮的主要方面。反理学思潮遂蜕变为一个自考据始至考据终的复古派,即乾嘉学派。乾嘉学派也拥有一大批著名学者,对当时和后世的思想界都曾发生重大影响。
  在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社会里,因文字触禁而获罪,或执政者藉文字罗织罪名以清除异已,史称文字狱。文字狱在明清两代都曾一度盛行,而以清代康、雍、乾三朝最为频繁,最为严酷。罗织罪名的手法,也最为奇特。不少文士及其家属亲友,惨遭杀害。百年盛世中的这一大弊政,大体上延续了一百年。
  刚柔互济在文化政策上的表现,是在大兴文字狱、禁锢学术思想的同时,又大兴文教,罗致人才,编纂图书。其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成效之著,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康、雍、乾三朝皇帝,都以稽古右文自诩。屡次下诏,在全国范围内博采典籍,记求遗书。搜求的重点在经学史乘,并把这些图书盾作是关系修齐治平助成德化的大事。康熙朝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资料宏富,查核方便,是现存古代最大的类书,被现代学者誉之为中国古代大百科分书。乾隆朝编修的《四库全书》,包括了先至清初重要文献典籍,整理时虽有抽毁,但保存古籍之功是主要的。参与其事的四千余人,其中包括戴震、王念孙、翁方纲、姚鼐等名儒三百余人。在古籍整理方法、校勘、辑佚及目录学等方面,给后世学术界以极大的影响。盛清文化事业的成就是辉煌的。名儒辈出,著述如林,整理古籍规模宏伟,是中国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的总汇。但就其思想倾向来说,是复古的、守旧的,是中国封建文化的终结。
  雍正三年(公元1726年),被后世学者誉为中国古代大百科全书的《古今图书集成》编成。此后三十年法国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出版,并形成一个著名的百科全书派。康熙皇帝敕修的“百科全书”,与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是根本不同的。前者是中国封建思想文化之集大成,而后者则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先驱。当康雍乾这几位中国封建时代的英明君主以稽古右文自诩的时候,正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经济学说纷纷涌现的时候。一大批著名学者脱颖而出,如威廉·配第(1623-1687)、布尔吉尔贝尔(1646-1714)、孟德斯鸠(1689-1755)、魁奈(1694-1774)、卢梭(1712-1778)、杜尔阁(1727-1781)、亚当·斯密(1723-1790)和大卫·李嘉图(1772-1823)等等。他们以自己的学说,建立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体系,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当中国正在大兴文字狱、禁锢士子思想的时候,正是西方资产阶级大兴思想解放,开展启蒙运动的时候。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经济学说,一个多世纪以后才陆续传入中国。西方文化的输入,在清代有两次高潮:第一次是明末清初,自利玛窦来华至雍乾禁教;第二次始于道咸,盛于同光。
  明末,以利玛窦为先驱的一批传教士在华活动了一个多世纪,鸦片战争前夕,以马礼逊为前导的一批传都士也在华活动了大约一个世纪,但他们来华的目的、结交的对象、活动方式、发挥的作用、以及后人对他们的评价,是不完全相同的。这种不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自利玛窦到马礼逊两百多年间国际形势、中国政局、中外关系等方面的某些变化。
  明末清初,一批欧洲传教士,不畏艰辛,远涉重洋,接踵来华。他们从青年到白头,以至老死在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