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清前期治边思想的新变化
唐前期的太子问题及其政
清代前期的官商
试论隋与唐前期中央文官
清代前期历史中的几个问
唐前期土地所有权状况探
北魏前期的经济形态和社
略论西汉前期刍、稿税制
唐前期农民赋役负担与户
元代及明前期社会变动初
最新热门    
 
明前期赴朝鲜使臣丛考

时间:2009-7-24 13:55:14  来源:不详
昞、高棅,均洪武永乐间人,则章瑾亦此时人。《李朝实录》中的建文使臣章谨,以通政寺丞身份为使,赴朝鲜颁布诰命印信,曾大索朝鲜诗篇并自作诗[17],当与此“能诗”的画家章瑾为同一人。章谨任与外交事务竦远的通政寺丞,而得出使封诰,当与其书画之能有关。
  祝孟献。雷礼《国朝列卿纪》载:

  祝孟献,字□□,河南饶州府德兴县人。洪武初荐举。革除元年任(太仆寺少卿——作者按,下同)。三年六月,使朝鲜市马[18]。

上文“河南”当为“江西”之误。祝孟献身为购马的最高级官员,长驻朝鲜,其间也曾作诗应酬[19]。祝孟献出身“荐举”,又任官太仆寺专事购马,然亦善诗为使。
  郭瑄。雷礼《国朝列卿纪》载:

  郭瑄,字□□,四川成都府崇宁县人。永乐元年由国子生擢兵科给事中。十年,升大理寺右寺丞。十九年,定鼎北京,诏安抚天下,命宣出抚广东,考察官吏,辑宁军民。本年,以事竣还寺。
  革除□□,乡举……十一年,任大理寺左寺丞[20]。

由“革除□□,乡举”和“永乐元年由国子生”,可以认为此即建文时期出使购马的国子监生郭瑄。明朝巡抚的来源,一般要追溯到郭瑄等人的外出安抚之事,则其在明初政治史上亦参与重大事件。郭瑄在建文时期仅一监生,一到永乐元年即任亲信言臣,估计和陆颙类似,皆为新朝特别重用之辈。
  端木智。朱谋垔《续书史汇要》载:

  端木智,字孝思,溧水人,官礼部员外郎。父复初,洪武时为刑部尚书。孝思与兄孝文皆以儒士起家,官翰林,先后使朝鲜,节为远人所服,立双清馆。草书步骤不凡,入于妙品[21]。

端木智于建文四年(1402)初以兵部主事赴朝购马,在朝鲜“挟妓日醉,自夸其书曰:‘天下第一笔!’以印本一册赠判阁偰眉寿曰:‘书法与王羲之无异也!’”[22]则上引“清节”云云必与其无关,而“草书步骤不凡,入于妙品”,可证端木智出使,当与其善书有关。唯“双清馆”之说,当指其兄“孝文”,即上年副章谨出使、“俱有廉介、礼貌恭谨、举止不爽、国人爱慕”[23]的文渊阁待诏端木礼。
  四位文臣出身、官职、任务各异,共同处在于多通诗书画,甚至以此闻名。他们的出身任职,或与外交事务关系不大,如陆颙、章谨、端木智,专以此长技出使,而专事重务者如祝孟献,亦不乏为诗之能。4人在20位文臣中的比例虽不大,仍可略证:建文时期不但纯以文臣为使,还注重使臣的书画诗文之能,希望以此炫示于“向化”藩国。
  明朝以文臣特别是擅长诗文书画者为使,目的在于博取朝鲜亲近之感,以利于牵制朱棣、购买战马。但文臣在朝鲜的所作所为并不完全合格。章谨、端木礼、祝孟献以及鸿胪寺行人潘文奎,可称“温雅风流,清不近货”[24],其他使臣也无贪婪横暴之举,较洪武时期使臣清廉自持。但如陆颙和端木智,或哀求装病,或狂妄卑鄙,不免丑态百出,再如监生陈敬归国在即,“当饯宴,复于上曰:‘使妓随我,虽至金郊而还,粉骨何忘!’上笑而从之。”[25]种种不堪之行,不但惹人讥讪,更令朝鲜君臣轻视明朝。加之朝鲜本对明朝内战持冷静态度,并未全力帮助南军[26]。故建文帝信用文臣,却并未实现以文臣诗文书画之才华折服朝鲜以得强援的初衷

永乐时期:俞士吉、赵居任、邬修、陈敬、杨善

  “自成祖即位时起,因政局变幻和皇帝个人喜怒所造成的明、鲜关系的波动基本上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转入正常、稳定发展的轨迹。”[27]永乐时期共派遣使臣38次,留名者51人,其中宦官多达37人,武官6人,文臣8人。正使共22人,其中宦官14人,出使30次,武官5人,文臣3人。
  永乐时期选派使臣,一改建文时期单用文臣,为类似洪武时期的文臣(包括监生)、武官、宦官杂用。宦官的比例和重用程度,则远远超过了洪武时期,成为永乐时期赴朝使臣的主要人物,而文臣除少数独立出使外,多为宦官之副。
  宦官使臣一小半是朝鲜宦官省亲,另一大半是亲信宦官堂而皇之地作为正使,率领其他宦官和文臣出使。建文四年(1402年)十月,明朝派佥都御史俞士吉赴朝通知朱棣即位的消息,使臣中就包括内史温全、杨宁和还朝鲜省亲内官郑贵等三人[28]。此后宦官迅速取代了文臣,成为频繁出使中的主角,文臣仅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四月明朝赐祭太宗,永乐二十二年祭朝鲜人韩确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