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注体
魏晋南北朝的盗墓之风与
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中少
北魏北齐“职人”初探─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职业
魏晋郊祀及祭祖礼考
魏晋隋唐的坞壁和村
最新热门    
 
魏晋政局与皇甫谧之废疾

时间:2009-7-24 13:55:33  来源:不详
幼“好《诗》、《书》”。分别为皇甫规和皇甫嵩所器重交好的敦煌张奂与北地傅燮等人,均有治今文经学之背景。张奂在今文经方面造诣颇深,且有所撰述创新,“少游三辅,师事太尉朱宠,学欧阳《尚书》。初,牟氏《章句》浮辞繁多,有四十五馀言,奂减为九万言。”后为宦官陷害,禁锢归田里,“闭门不出,养徒千人,著《尚书记难》三十馀万言。”[10]傅燮为忠烈节义之士,在皇甫嵩为左中郎将讨张角时,出任其护军司马。史载其学渊源乃“少师事太尉刘宽,再举孝廉。”[11])按刘宽为弘农华阴人,《后汉书》卷二五《刘宽传》李注引《谢承书》称:“宽少学欧阳《尚书》,京氏《易》,尤明《韩诗外传》。星官、风角[12]、算历,皆究极师,称为通儒。未尝与人争势利也。”由此可推测,安定皇甫氏家世所治之《易》、《书》、《诗》诸经,其家法亦不会与张、傅二人之师承渊源相去太远。不过从皇甫规、张奂等人本“有兵略”,多有文章著述传世[13],张氏又有治文字之学之家风等情形来看,其学亦已经是掺杂今古,由经学而入小学乃至诸子之学了。这当然是由时代之大背景使然。
  由于得汉学之深厚影响,加之民风敦厚朴讷,凉州学者在思想学术方面往往恪守正统儒学文化本位,当汉末新学风兴起之后,此地区仍保有浓郁的汉代旧学风气,存重节义,不染浮华,与中原地区士人的某些时尚风习保持着相当大的距离。在此方面,安定王符之学或许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例证。从《潜夫论》中《务本》、《遏利》、《论荣》、《考绩》诸篇文字对当时政风、士风与学风的深入批评,不难看出,厚笃务实不喜交游的西州士人,已经看到了正统经学与名教统治衰落后,社会思想文化领域所发生的名实相离变化,因此站在传统的立场上,主张务本源,而对当时许多士人不修本实,背弃儒学道德根本,以浮名交游进趋于世的行为深以为病。并非偶然的是,王符与安定皇甫氏之间,本亦因思想情感的投合而颇有交往。《后汉书》卷四九《王符传》载皇甫规解官归安定,有乡人得太守者来谒,规卧而不迎,后“白王符在门,规素闻符名,乃惊遽而起,衣不及带,屣履出迎,援符手而还,与同坐,极欢。时人为之语曰:‘徒见二千石,不如一逢掖。’言书生道义之为贵也。”此后在皇甫氏后人如皇甫嵩、谧等的许多思想主张及个性为人中,屡可以发现来自王符的影响。特别是皇甫谧的许多观念,如元气论之宇宙观及上古史观[14]、士以道贵,重贤尚能之政治思想[15]、“不好戏弄”的生活态度[16],乃至于《针灸甲乙经》中视精通医道为忠孝之性、济拯之心的具体体现[17]、《笃终》中俭殓薄葬之后事安排[18]等等,均可见《潜夫论》中思想之痕迹。而玄晏先生守高尚之志,不肯“修名广交”,潜隐不仕之人生选择,也未必没有潜夫先生穷居著书,以处士终老之人生经历之影子。只是王符在后汉之世,尚能于“志意蕴愤”之际,放言“讥当时得失,……指讦时短,讨讁物情”[19],而皇甫谧在魏晋间,却只能作《帝王世纪》、《高士传》、《列女传》,将自己对于时事的批判,寓于对上古帝王、前代之隐士奇女的感叹怀想之中。
  由此而观皇甫谧之思想,总体上当仍属汉代旧学范围,而与汉末之新学有别。但由于时代等诸多因素,其思想中又具有一种与王符相类似的新旧杂陈,似旧还新的特点([20])。亦可以说,西州地区乃至皇甫谧本人,并非完全没有受至汉末以来新学风之影响[21]。尤其皇甫谧,在思想学术方面,较之其祖辈,已经是更加多元。而其有变于汉代旧学最不能忽视的一个因素,应是他少时出继叔父,迁居新安一事。
  按新安魏时属弘农郡,(晋以后改隶河东)地处谷洛二水之北,黄河以南,为汉魏新学风影响所及之区。皇甫谧在这一带的居止行迹,根据现有史料,唯知其曾一度隐居女几山,《晋书》卷八六《张轨传》载张轨“与同郡皇甫谧善,隐于宜阳女几山”[22]。宜阳新安毗邻,同属弘农,后者在前者以南约三十里许,曾为魏洛阳典农都尉治所。新安一带洛水穿流,林竹茂密,多山水之胜,又邻近渑池二崤,形势险阻[23],为“控扼之要地”[24]且与洛阳相隔不远,易通消息,在魏晋间地理位置殊不寻常,颇类当时位于黄河以北,太行南麓的河内山阳地区。一些在魏末政局中地位重要的官僚名士,其活动与此地往往有一定关联。如曾任洛阳典农都尉的丘俭,其起兵前,其子甸为治书侍御史,“私出将家属逃走新安灵山上”,后司马氏派兵,始“别攻下之”[25]。按灵山[26]在新安南,紧邻宜阳,丘甸逃走此地,可知其地势险要。另据《水经注》卷十五《洛水》: &n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