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注体
魏晋南北朝的盗墓之风与
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中少
北魏北齐“职人”初探─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职业
魏晋郊祀及祭祖礼考
魏晋隋唐的坞壁和村
最新热门    
 
魏晋政局与皇甫谧之废疾

时间:2009-7-24 13:55:33  来源:不详
极深之忧惧。而在正始末年,朝廷中的政治形势已是异常紧张,危机四伏,明眼人俱已看出一场大冲突的爆发迫在眉睫。《世说·规箴》注引《名士传》载何晏“惧而赋诗”事:        是时曹爽辅政,识者虑有危机。晏有重名,与魏姻戚,内虽怀忧,无由退也。著五言诗以言志曰:“鸿鹄比翼游, 群飞戏太清。常畏大网罗, 忧祸一旦并。岂若集五湖, 从流唼浮萍。永宁旷中怀, 何为怵惕惊?”何晏是圈内人,对危机将发的感受远过他人。恰好他也曾在正始九年十二月末问梦于象数大师管辂:“连梦见青蝇数十头,来在鼻上,驱之不肯去。有何意故?”辂据相术之理答曰“鼻者艮,此天中之山,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今青蝇恶臭,而集之焉,位峻者颠,轻豪者亡,不可不思害盈之数,盛衰之期”[41]。在这番对答中,不难看出何晏内心对个人命运以及与之相关的朝廷政局的深切忧虑。其梦正是这种内心焦虑的表现。而皇甫谧与何晏几乎同时的梦境,可以看出他虽然身处权力圈外,其忧虑的程度却并不稍减,而且与何晏相比,忧国家社稷的成份更为明显,其忠于朝廷态度是无庸置疑的。
  对当时没有直接卷入曹马之争的广大士人来说,国家将有大变的现实,迫使他们考虑应变之方。无论情感好恶如何,依据个人的性格、思想、以及社会地位与利益的不同,他们也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应付方式。包括嵇康阮籍在内的许多较多受到老庄玄学影响的清谈名士,在正始嘉平之际选择了避世远害以保身的方法,退隐山林,或不与当局合作以保持个体独立,或犹豫观望,等待时局的明朗化。阮籍在正始八年前后被曹爽召为参军,他惧祸及,“因以疾辞,屏于田里”;曹爽诛后,“时人服其远识”[42]。山涛在正始后期为河南从事,夜宿传舍,预感政变将发,为“无事马蹄间”,“投传而去”。后“果有曹爽事,遂隐身不交世务”[43],为数年后投入司马集团埋下伏笔。然而对深受汉学濡染且忧劳君国甚深的皇甫谧来说,在这一时期作出适当的选择却是极其艰难的一件事。在讨论“天下多故”的魏晋之际士大夫思想心态时,人们通常忽略了他们这种性格迂执刚介的正统儒学之士[44],在面临那种与他们自来坚执的君父之节严重冲突的政治危机时,内心所产生的无法化解的强烈精神反映过程,以及这种观念冲突给他们心理和生理上带来的严重伤害。

  对皇甫谧来说,正始九、十年之交朝野人心惶惶,而高平陵政变之后,杀伐之气充塞于天地,朝中“名士减半”的局面,确实在他心理和生理上都引起了明显的应激反应。他所做的“曹人之梦”正是其忧思在精神心理上的反应之一例,而在生理上,即首先表现为正始九、十年间罹病一事。三
  关于皇甫谧所患风痹等症之情况,学界迄今研究不多。但考虑到他患病是在一个特殊而微妙的时期,似可以说,史书中对皇甫谧病情的记述,是我们深入观察了解此时期历史真相的一个特殊窗口,重要性不宜忽视。因此,在此尝试从传统医学角度,结合皇甫谧本人生活的具体情况,对其前后所患诸疾的病因病状作一番考察。
  史籍中,关于皇甫谧之病情,大致有如下记载:
  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45]。
  躯半不仁,右脚偏小,十有九载[46]。
  甘露中,吾病风,加苦聋百日[47]。服寒食散后,病情继续发展:
   隆冬裸袒食冰,当暑烦闷,加以咳逆,或若温疟,或类伤寒,浮气流肿,四肢酸重[48]。消化系统亦有反应,以致腹胀满不思饮食,“勤对食垂涕”[49],甚而还出现了“昼夜不得寐,愁悲恚怒,自惊跳悸恐,恍惚忘误”[50]的精神症状。
  从以上线索可明确得知,皇甫谧最初所患,为风痹之疾。所谓“风痹”,亦名“行痹”,在传统医学中,大致是指今日之“风湿”一类疾病。其病因是风、寒、湿等外邪共同侵入人体,作用于营卫分腠,使经络气血运行受阻,故称为“痹”。《素问·痹论》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51];《诸病源候论》之《风病诸候·风痹手足不随候》亦言“风寒湿三气合而成痹,风多者为风痹。”[52]其《风痹候》并称:“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由人体虚,腠理开,故受风邪也。病在阳曰风,在阴曰痹;阴阳俱病,曰风痹。”[53]其疾主要症状为肌肉顽麻并伴有痛感,肢体活动受限,若迁延不愈,还可能外邪深入脏腑,引起肝、肾、心、脾等方面的病变。
  风痹虽然是由风寒湿侵入人体所致,但外邪之乘虚入里,流走经脉,壅滞气血,却是由人的体质状况、精神情绪以及生活之环境、季节、气候等因素所促成。《内经·灵枢》卷七《本脏》谓:        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合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