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老子处世思想体系探微 …
浅谈老子的人性论及对艺…
《道德经》逻辑错乱? 那…
11月29日  相声大师侯宝…
11月12日 孙中山诞生 华…
10月30日 电影艺术家夏…
10月25日 《中法北京条…
“竹林七贤”对老子思想…
老子“贵身”观念的现代…
万姓疮痍泪 千秋父老歌…
最新热门    
 
老子诞生地历史定位、沿革及其认可漂移之考述

时间:2012-12-6 12:20:13  来源:不详
1),由皇帝所赐;宋清之间曾用名现已查明有二,一日派(b&n)水:惠济河,即汲水也。自中牟县西十里铺,出贾鲁河,迳祥符、陈留、杞,入归德府、睢州、石(柘)城,至江南亳州,下达于淮。乾隆六年,上命查勘河道,开浚两岸,赐名惠济。二十二年,复挑浚深通,永资利赖。按河道旧在中牟县十五里堡,二十六年,因黄水漫溢,淤成平陆。二十七年,于西十里铺改建滚水坝。二十九年,因坝底高出水面,河身淤塞,不能分泄贾鲁河之水,改建石闸。(《大清一统志》卷一百四十九)按,7、反水《春秋》称“郄”,《汉书·地理志》谓“卞水”,《说文》为“汲水”,后人避“反”字改为汴,今称汴河。按《水经注》的记载,蒗菪渠于浚仪县东(在今开封境内),其东导者为汲水,至蒙县为获水,又东至彭城县入泗水;蒗荡渠自大梁城南南流为鸿沟,一路接纳东南向的沙水、颍水、涡水、淮水等河。《大清一统志》将东南流向的惠济河曾用名定为汲水,明显与《水经注》等古志相左。可见,谷水之名早在清代之前就已经失传。

二日老黄河。据乾隆年间河南巡抚雅尔图《惠济河碑记》,惠济河浚通之前,沿途各河段之名各异,有汴河、蔡(古音sa)河、洮河、永利沟和老黄河等:即循古汴、蔡河入涡故道,湮者瀹之,浅者深之。又东过陈留(在今开封市,有陈留镇仍其名)、杞县,经睢州之挑(洮)河,柘城之永利沟,淮宁、鹿邑之老黄河,抵安家溜以入涡而归淮。则贾鲁河水势得减,而濒河各州县潦水有归,均免旁溢,商船亦可直抵汴梁,是不惟祛水之患,而兼可收水之利。(《河南通志》卷八十一)清季毫州西部划归鹿邑管辖,可见当时淮宁、毫州境内的古谷河段已改称“老黄河”。“汴河”、“老黄河”均是民间的泛称,所指甚众。凡是下流、支流、分流,均可称按其源头的大河相称。明清时河道名称混乱不堪的状况,在清代傅泽洪撰《行水金鉴》卷八十一中有所反映:以上诸渠同源于出河之济。故言鸿沟者,则指此为鸿沟;言蒗荡渠者,指此为蒗荡;言汴水者,指此为汴水;言浚仪渠者,指此为浚仪渠。皆以下流之目。追被上源也。

值得指出的另一疑点就是有人主张:古谷水已湮,今天的惠济河是人工河。上引雅尔图《惠济河碑记》文字亦已证明,惠济河除贾鲁河一段以外,并非人工河,而是疏通豫皖两省多条河流故道所成。这一点乾隆时代编纂的《皇朝文献通考》卷七讲得更加明白:豫省自开封府以南沿河七州县之水,俱归江南之涡河。见议所开河道,虽有沙河、桃河、永利沟、老黄河诸名,其实本属一河,所浚者即旧有之水道也。唯贾鲁河原系入淮之河,因水势善溢,故议于北岸设闸开河,以分其势,所泄之水本自无多,况流行四百余里方入于涡,自不至于江南有碍。

自乾隆疏浚惠济河以后,清朝定下惯例,经年整治。今天的惠济河虽然为涡河支流,但水量和旧时的航运能力都盖过涡河,是古时连接江淮与中原的交通枢纽。

55·老子诞生地历史定位、沿革及其认可漂移之考述◎城墙遗址外有水堑,地势高于惠济河面,与《水经注》“水泛则四周隍,堑耗则孤津独逝”的记载吻合。东西南三面的旧城门外都有笔直的古道(驰道)。西门通向武平(今鹿邑)。各城门外的古道趋向,与郦氏所记大致相若:城之四门,列筑驰道:东起赖乡(今两河口一带);南自南门,越水(当是涡河)直指故台西面;南门列道,径趣广乡道(在今鹿邑,可能在今太清宫镇一带);西门驰道,西届武平(到今鹿邑县城只有10里,更西20公里有邱集乡武平村);北门驰道,暨于北台。

此镇北门惠济河边旧码头上,有明离宫(当为火神庙)和问里宫遗址。前者供奉火神;后者供奉老子、孔子像,据传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