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论情教思想与对佛教的态…
关于做好学校节日活动甲…
关于加强学校入冬降温甲…
关于恢复森林防火期工作…
关于国外对语言教学中的…
关于实施汽车摩托车下乡…
关于全县新经济组织、新…
关于全县街道、社区开展…
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
县文体局关于2009年统筹…
最新热门    
 
关于冯梦龙情教思想的逻辑分析

时间:2009-11-11 12:32:00  来源:不详
情少。”失去现实的根基,再漂亮也只是一座只供观赏的空中楼阁了。其实,这种思想嫁接已经在孔子那里成功地完成了,却远比冯梦龙作得漂亮。李泽厚分析说:“孔子把‘三年之丧’的传统礼教,直接归结为亲子之爱的生活情理,把‘礼’的基础直接诉之于心理依靠。这样,既把整套的‘礼’的血缘实质规定为‘孝悌’,又把‘孝悌’建筑在日常亲子之爱上,这就把‘礼’以及‘仪’从外在的规范约束解说成人心的内在要求,把原来的僵硬的强制规定,提升为生活的自觉理念,把一种宗教性神秘性的东西变而为人情日常之用,从而使伦理规范与心理欲求溶为一体。”[6]冯梦龙提出“六经皆以情教”,走的就是孔子的老路,从他对“六经”的阐释,很容易看出这点,即“《易》尊夫妇,《诗》首《关雎》,《书》序嫔虞之文,《礼》谨聘奔之别,《春秋》于姬姜之际详然言之”,孔子删定“六经”,其旨“以教万世,其微言大义实可为万世之准则。后之为人君者,必遵孔子之教,以治一身,所谓‘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此万世之公言,非一人之私论也。孔子之教何在?即在所作‘六经’之内。故孔子为万世表,‘六经’即万世教科书。”(皮锡瑞《经学历史》)《礼记•经解》说:“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净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这些都是对“六经”主旨的阐释。冯梦龙治经二十余年,对“六经”已融会贯通,还把“六经”拉入他的情教体系之内,其意图就是把“六经”的微言大义与人伦物理接通起来,经过来自内心情感的注入而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的心理欲求。但是,由于缺乏孔子那样的实践理性的现实基础,它们的融和是不可能的。不同的是,冯梦龙明确地把情放在一个主导位置,而不是用礼教来消解或抑制情在人们日常生活之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他能够大胆发出“奔为情”、娼妓可以为妾的声音,并且敢于为那些用于冲破封建礼教封锁的青年男女主持正道。所以,他的情教具有启蒙人性、张扬人性的人文主义精神。
  但是,礼教毕竟是约束人的心志的枷锁,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到底有多少会自愿地带着镣铐跳舞呢?冯梦龙所表旌的那些节妇义夫,到底含有多少情份在内呢?从《情史》的编纂情况来看,冯梦龙很大部分表旌的是表面看来是情驱使而实际甘心为礼殉节的殉道者,章纶母金氏未婚而夫病逝,仅仅短暂的“一见”之情,遂使金氏“抚妾守丧”,教养妾生子章纶读书成人,这样一个正值青春年华却心如枯井的豆蔻少女,有何值得称道之处?为义?为情?可以说都不沾边,而冯梦龙礼赞备至,说什么是“一见之情,胜于百年。且不怨纳妾而能诲子,闺中大圣贤也”(《情贞类》“章纶母”条批)。更为甚者,张宁临死,嘱咐“诸妾悉听之嫁”,而其中“誓以死殉公”的二妾,年少,无子,合处小阁五十年而不与外界有任何接触。冯梦龙也认为这样做,“其去槁木死灰几何哉!情之极至,乃入无情”(《情贞类》“张宁妾”条批),但还是给予很高的评价,云:“天纵其龄,人高其义;寒而愈香,晚而愈翠,真无愧焉。”这已离他主张的“情教”宗旨太远。
  有情和无情的界限本来就很难界定,他只是存在于当事人的心里。如果确像冯梦龙所设想的那样,一切以情来决定人的取舍,那确实是一个十分美好的理想世界。问题是,冯梦龙既不可能对情作定量分析,也没有提出一套沟通情与礼教的构想。连他自己也越来越把握不了情与礼教的界线,经常不自觉地越位,甚至发展成为宣扬礼教吹鼓手,在他晚年的作品《万事足》中,已看不到一丝“情”的影子。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冯梦龙在寿宁做知县期间,重建状元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