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论情教思想与对佛教的态…
关于做好学校节日活动甲…
关于加强学校入冬降温甲…
关于恢复森林防火期工作…
关于国外对语言教学中的…
关于实施汽车摩托车下乡…
关于全县新经济组织、新…
关于全县街道、社区开展…
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
县文体局关于2009年统筹…
最新热门    
 
关于冯梦龙情教思想的逻辑分析

时间:2009-11-11 12:32:00  来源:不详
、表旌“先达”、“孝子”、“节妇”等举动了(《寿宁待志》卷下“坊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磨世砥俗,必章劝诫。故忠孝节义,日而月之,下者醇谨无咎,备名耆宿,亦宜表著,用风顽钝。”(《寿宁待志》卷下“劝诫”)这种思想的转变和前面所论的领先一代新风一样令人吃惊不小。
  我们以出仕为界,对冯梦龙的思想演进作一个大致的归纳:前期受王学左派和李贽思想影响较大,极力在传播通俗文艺方面,四处奔走,接触了大量的以卖笑为生的妓女,落魄失意的文人,率真的市民等,同他们一起唱和,容易唤起他的良知和同情心,加上冯梦龙本身风流倜傥,放诞不羁,且多情善感,有充分的理由来思考人性的问题。诸如他提出的情本论,对妇女抱有极大的同情和关爱等,都是这种思考的结果。但是,冯梦龙毕竟是在封建礼教熏陶下的一个读书人,他不可能从相当理性的、多少包容了一些原始人道主义和人性观念的儒家文化里,剥离出一套新的道德规范,这是其一;其二,当严酷的现实日益显示出强大的世俗力量的时候,他必然会从“情生爱,爱生情”的境界里回归现实,所以,最后的情况是,情不但融和不了现实,现实倒把他融进去了,清晰地勾勒出其情教思想的发展轨迹。
  注释:
  [1] 宾克莱:《理想的冲突》第215页,商务印书馆1983年5月版;
  [2] 萨特:《情感论纲》第50—51页,纽约1948年版;
  [3]《中国哲学简史》第26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2版;
  [4] 顾颉刚:《山歌序》,见江苏地方文献丛书《吴歌•吴歌小史》第712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8月版;
  [5] 瓦西列夫:《情爱论》第19页;
  [6]《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第24—25页,《李泽厚十年集》第3卷,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