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俞樾学术思想散论
俞樾在日本、韩国的影响
论公羊学在俞樾经学思想
从公羊学派的 大一统 理
俞樾的 因文见道 思想及
试论俞樾学术思想的几点
俞樾的 因文见道 思想及
俞樾与经学人才的培养
俞樾校释群经、诸子的得
俞樾 务求通博 治经思想
最新热门    
 
俞樾公羊思想发微

时间:2007-3-9 16:41:34  来源:不详
异义可怪”的历史观,并以此寄托他们的*理想。根据这一学说,人类历史演进的不同阶段是有高低之分的,但这种高低之分的标准不在*与经济,而在道德。世愈进,人类普遍的道德水平愈高,王化愈广,而“夷”、“夏”的区别也趋于消失。到了太平世,则夷狄已进至于爵,远近大小若一。也就是说,太平世之时,夷狄道德水准大进,能行诸夏礼乐,在道德上与诸夏无别。俞樾虽然也以道德水准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也强调三世进化,然其进化的结果却不是“夷”、“夏”差距的消失,而是鸿沟的扩大,因此,世愈进,“夷夏之辨”愈严。他的这一思想在《於越解》一文中得到充分的表现。定五年《公羊传》:“於越入吴,於越者何?越者何?於越者,未能以其名通也;越者,能以其名通也。”俞樾首先是考定《春秋》书“於越”的年代为定五年和哀十三年,书“越”的年代为昭五年和昭三十年。又引庄五年《公羊传》“倪者何?小邾娄也。小邾娄则曷为谓之倪,未能以其名通也”之文,且将未能以名通称“倪”,能以名通称“小邾娄”与《公羊传》称“越”、称“於越”比较,认为其前后顺序正好颠倒。因详释其所以颠倒之故云:“此圣人之深意,《春秋》之大义也。楚始见经曰荆,其后曰楚,此引而进之也。越始见经曰越,其后曰於越,此推而远之也。”又论《春秋》何以推而远之,认为“当《春秋》之初,王制未立,内治未修,夷狄得以狎至乎中国。故此一荆也,俄而楚人矣,俄而楚子矣,君、大夫皆见於经,与中国等。见夷狄之狎至莫得而禁之也。若定、哀之间,《春秋》成矣,《春秋》成而文致太平。于是此一越也,外之曰於越。见内治修明,外侮不至,凡夷狄之人皆屏之四裔,不与我同中国,故借越以示义也。”从这些思想出发,俞樾又指出,汉时呼韩邪单于来朝,唐时西北诸蕃请上尊号为天可汗,皆有违圣人之意。最后他还提出:“《春秋》内诸夏而外四夷,胥天下之越而於越之,斯可以攘外而安内矣!”(45)他在《论介人侵萧》、《论楚子伐陆浑之戎》两文中,进一步阐发严夷夏之辨的必要,强调“华戎杂居,未有不乱者也。”(46)甚至要求中国与夷狄断绝一切往来,“外而不内,疏而不戚。”(47)这些材料表明,“世愈进,夷夏之辨愈严”是俞樾“三世说”的一个显著特点。此外,俞樾又认为,世愈进,道德水平愈高,封建体制也愈完善。他认为,三代以上属上古时代,上古时代的特征是“公天下”,“自天子以至于里胥,皆众立之。”(48)诸侯不属于天子的屏藩,大夫不属于诸侯的臣仆,“自天子、诸侯以至一命之士、抱关击柝之吏,各量其力之所能任,以自事其事,以自食其食,故曰:位曰天位,禄曰天禄。”(49)因谓天生管仲,使之匡天下,并非私齐,为齐生管仲。因此,他认为不能以管仲不为公子纠尽忠而相于齐桓公而非之。因为时代不一样,不能用后世家天下的道德标准要求管仲。然而,俞樾并不以天下为公是理想社会,他于《礼记》独取《王制》而不取《礼运》的思想根源即在于此。《春秋》书“卫人立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