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契丹建国与回鹘文化的关
回鹘牙帐城掠影——蒙古
古代回鹘文史诗《乌古斯
回鹘人的佛教写经
论回鹘语文对契丹的影响
佛教与回鹘讲唱文学
从回鹘文《罗摩衍那》看
敦煌吐鲁番文献所见回鹘
从《弥勒会见记》到贯云
论回鹘文化对西夏的影响
最新热门    
 
回鹘文《弥勒会见记》译写年代及相关史事探赜

时间:2009-7-24 13:48:46  来源:不详
ä常写成a(但amranmaq‘爱’,artuq‘多余的’等少数词词首的a又写成ä)等”[31]。同时,写本的语言亦具有典型的前古突厥语[32]特点。具体表现为:
1.向格助词除-ʁa/-qa/-gɛ/-kɛ等形式外,还使用了-ʁaru/-qaru/-gɛry/-kɛry等古老的形式。例如:
序章第4叶B面1行:qutqaru j(a)rlïqadï.(拯救了,赐福了)
第三章第11叶A面1行:uzun turʁaru yzyksyz……(长期以来不断的……)
2.动词第三人称条件式为-sar/-sɛr。例如:
第三章第7叶B面19~20行:nɛ yʧyn tɛp tisɛr……(若说为什么……)
第四章第16叶A面12行:uqtum ɛrdi ɛrsɛr……(我若知道的话……)
突厥语历时音变的一条重要规律,便是处于音节末尾的r音的脱落,至今亦然。-sar/-sɛr为动词第三人称条件式的古老形式,曾见于8世纪的《暾欲谷碑》(共出现22次)、《阙特勤碑》(共出现10次)、《毗伽可汗碑》(共出现3次)等碑铭文献[33]。至晚到11世纪时便已演变为-sa/-sɛ,《词典》作为词条收录了-sa/-sɛ形式(MⅢ.288),而-sar/-sɛr形式则仅见于引用的古老谚语(MⅡ.15)。
3.十以上数词的表示法均为个位数在前、十位数在后的古老形式。例如:
bir j(i)g(i)rminʧ(第11)  iki j(i)g(i)rminʧ(第12)  biʃ j(i)g(i)rminʧ(第15)
alti j(i)g(i)rminʧ(第16) jiti j(i)g(i)rminʧ(第17) bir otuz(21)
biʃ otuzunʧ(第25)
4.使用了古老的“q音化”形式,未出现q音转化为χ音的现象。例如:
Ilik Qan(王汗)   qaju(哪个)
立于552年的《多罗郭德回鹘文碑》保留了古老的“q音化”形式(如“木杆”作Buqan),尚未出现“χ音化”现象;而在小洪纳海石人题铭中,“χ音化”现象便已出现(如“木杆”作Muχan)。泥利可汗为木杆可汗之孙,鞅素特勤之子,任可汗的时间为隋开皇七年(587年),卒于开皇末年(600年)或仁寿元年(601年)。也就是说,“χ音化”现象当出现于6世纪末或7世纪初,意味着《会见记》应译写于此前。
5.语言具有鲜明的“d音化”特点。例如:
adrïl-(离开) adïrtlïʁ(区分的) adart-(区分) adʁïr(公马) bod(躯体)
adaq(脚)     kædik(野兽)      kædim(衣服)  bodun(民众) kɛdin(后来)
kæd-(穿)     ædgy(好,善)     tod-(饱)     ud(牛)      ud-(跟随)
qudruq(尾巴) udʧï(放牛者)     udï-(睡觉)  qod-(放下)  odʁur-(唤醒)
qadʁuluʁ(悲伤)
8世纪的碑铭文献语言,已明显呈现出不同的方言特点,分化、演变为“东部方言”(j方言)、“中部方言”(ð方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