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關於隋唐長安研究的幾點
試析上博楚簡《孔子詩論
论上博《孔子诗论》竹简
上博《诗论》简的作者和
上博《诗论》简的形制和
初 读 上 博 楚 简
上博楚简《孔子诗论》释
摩鄰,中国中世紀中國關
重建關於「中國」的歷史
孔子何以赞美《齐风·猗
最新热门    
 
關於上博藏楚簡的幾點討論意見

时间:2009-7-24 13:48:58  来源:不详
的理論構架,甚爲關鍵,謹試說以就正於有道。

竊意以爲整理者的意見是正確的。“心術”乃心之所由(《禮記·樂記》“應感起物而動,然後心術形焉”鄭注)。詩、書、禮、樂分則爲四術,合則爲人道。所以有“四術”、“三術”之別者,猶簡帛《五行》之有“五行”與“四行”之別也。在《五行》中,仁義禮知四行和乃所謂善,善乃人道;仁義禮知聖五行和乃所謂德,德乃天道。凡“聖”者已是五行皆備,故《五行》中唯“聖”與天道相通。在四術之中,詩書禮是通向人道的,此所謂“其三術者,道之而已”。惟“樂”者爲四術皆備,此所以《王制》由樂正崇四術,立四教也。經典中思維之“樂”與音樂之“樂”不甚別,《性自命出》13“鄭衛之樂”,其樂謂音樂。32“凡樂,思而後忻”,樂謂思維之“樂”也。思維之樂是由必然達至自由的思想境界,惟四術皆備者乃有“樂”的體驗,此所謂“樂,備德者之所樂也”(郭店《語叢三》54)。“樂,或生或教者也”(《語叢一》43),所教之樂謂音樂也,凡律呂、節奏、舒緩、奮疾皆學而後得;而思維之樂則是生德於中者,是習詩書禮樂融會貫通而後得也。

關於詩書禮樂之間的相互關係,《禮記·禮器》云:“孔子曰:頌詩三百,不足以一獻。一獻之禮,不足以大饗。大饗之禮,不足以大旅,大旅具矣,不足以饗帝。毋輕議禮。”是知禮者,已嫺熟於詩書矣。郭店簡《尊德義》11:“有知禮而不知樂者,亡知樂而不知禮者。”是知“樂”者,詩書禮已在其中矣。《禮記·仲尼燕居》:“言而履之,禮也。行而樂之,樂也。”禮是對言的踐履,踐履之而無不合,則樂也。約略言之,禮之與樂,一矩范,一超越。由詩書禮構成三術,詩書禮樂構成四術,四術和爲人道,人道與天道入出於“心”謂“心術”,“心術”是道在心中的表述方式。若將“心術”劃如“四術”之中,又將“禮”、“樂”並為一術,竊意以爲不類。


[1]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1月。

[2] 周鳳五:《〈孔子詩論〉新釋文及註解》,何琳儀:《滬簡詩論選釋》,馮勝君:《讀上博簡〈孔子釋論〉札記》等,簡帛網。

[3] 李學勤:《上海博物館藏楚竹書〈詩論〉分章釋文》,簡帛網。

[4] 李零:《上博楚簡校讀記(之三):〈性情〉》,簡帛網。

[5] 滕壬生:《楚係簡帛文字編》,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34頁。

[6] 陳偉:《郭店簡〈六德〉諸篇》零釋》,《武漢大學學報》1999年5期。

[7] 劉信芳:《郭店竹簡文字考釋拾遺》,《江漢考古》2000年1期。

[8] 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裘錫圭按語;李零:《上博楚簡校讀記(之三):〈性情〉》,簡帛網;劉昕嵐:《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篇箋釋》,《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