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十一世纪初的天书封禅运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20世纪20年代胡适对于国
21世纪中国史学遐思
20世纪美国对中国史学史
没有理论就没有历史科学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理论的
最新热门    
 
20世纪中国的四次实证史学思潮

时间:2009-7-24 13:51:04  来源:不详
为历史而治历史”。1923年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出:“吾侪今日所渴求者,在得一近于客观性质的历史。我国人无论治何种学问,皆含有主观的作用……掺以他项目的,而绝不愿为纯客观的研究。例如文学,欧人自希腊以来,即有‘为文学而治文学’之观念,我国不然,必曰因文见道。道其目的,而文则其手段也。结果则不诚无物,道与文两败而俱伤,惟史亦然,从不肯为历史而治历史,而必侈悬一更高更美之目的一一如‘明道”经世’等,一切史迹,则以供吾目的之刍狗而已。其结果必至强史就我,而史家之信用乃坠地。此恶习起自孔子,而二千年之史,无不播其毒。”[6]不以治史为目的而为手段,必至歪曲历史,甚至为了某种主观的目的而图纂改历史。“春秋笔法”即如此,《春秋》为亲者讳、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不是从史实出发而是以主观需要来定褒贬。因此,梁启超认为:“夫史之性质,与其他学术有异,欲为纯客观的史,是否事实上所能办到,吾犹未敢言,虽然,吾侪有志史学者,终不可不以此自勉,务持鉴空衡平之态度,极忠实以搜集史料,极忠实叙论之,使恰其本来。民族偏好溢美之辞,亦当力戒。良史固所以促国民之自觉,然真自觉者决不自欺,欲以自觉觉人者,尤不宜相蒙。故吾以为今后作史者,宜于可能的范围内,裁抑其主观而忠实于客观,以史为目的而不以为手段。夫然后有信史,有信史然后有良史也。”[6]值得注意的是梁氏推重信史,又提出了良史与信史之分,认为良史是在信史基础上形成的。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梁启超又高度称赞全谢山“为史学而治史学”的精神,称其为“洵初期学史之模范矣”。[7]

    其实,梁启超“为历史而治历史”的思想,可以上溯到1922年,在《学问之趣味》一文中,他说学问应该“无所为而为”,才是真正的学问的兴趣。“凡有所为而为的事,都是以别一件事为目的而以这件事为手段,为达目的起见勉强用手段,目的达到时,手段便抛却。”强调要“为学问而学问”、“为生活而生活”。[8]就好像小孩子玩游戏一样,要为游戏而游戏,为了玩而玩,而不是为了“体操分数”而游戏。否则,就像学生学习是为了毕业证书,而不是为了学问,这就不是学问的真正兴趣。这样的思想,在同年(1922)所写《评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中,也有论述:“为活动而活动,为真理而求真理,确是人类固有的良能。”[9]不厌其烦地在强调一种纯客观的、独立的史学研究。

    综合梁启超此期有关的论述,其“为历史而治历史”的思想主要包括:

    第一,史学要把求真放在首位,反对“文以载道”。其重点在于以史学为工具,批判附会于旧史学的封建纲常伦理道德观念,批判封建主义,鼓舞民族主义,唤醒国民,以求切合于国计民生、救亡图存的现实需要;提倡科学,批判愚昧、迷信;以进化论史观为指导,建设“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的新史学。

  第二,重视史料的考订工作。他说:“治玄学者与治神学者或无须资料,因其所致力者在瞑想、在直觉、在信仰,不必以客观公认之事实为重也。治科学者一一无论其为自然科学为社会科学,罔不恃客观所能得之资料以为其研究对象,而其资料愈简单愈固定者,则其科学之成立也愈易,愈反是则愈难。”“史学所以至今未能完成一科学者,盖其得资料之道,视他学为独难。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6]要开展科学的历史研究,史料是基础,考据是关键,必须重视史料的考订工作。

    第三,要以治史为目的,而不为手段;提倡客观的研究,尽量裁抑主观的成分,提倡科学的历史研究。提出历史学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之学科化的初步要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