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十一世纪初的天书封禅运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20世纪20年代胡适对于国
21世纪中国史学遐思
20世纪美国对中国史学史
没有理论就没有历史科学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理论的
最新热门    
 
20世纪中国的四次实证史学思潮

时间:2009-7-24 13:51:04  来源:不详
    在梁启超此期的史学思想中,批判封建旧史学为其核心,以“破坏”为主。其史学思想虽受到日本实证史学家浮田和民《史学通论》的影响,接受了其中的一些观点,但与浮田和民的实证史学思想尚有很大区别。因此,所体现出的建设新史学思想只是初步的,并不系统。因为,“建设”并不是梁启超此期思考的重点。尽管如此,“新史学”理论却透露出了可贵的历史学的科学化和学科化建设的初步要求和思想趋势,成为日后新历史考证学派建设近代史学的主要目标。

    “为历史而治历史”,在批判旧史学“因文见道”方面有鲜明的针对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为历史而治历史”,并不是系统的史学主张,也与梁启超本人今文经学的治学路数相违背,更不是科学的治史口号。当他系统地阐发其史学思想时,特别是在1923年经过科学与玄学论战之后,在倾向于反对“科学万能论”的背景下,梁氏便很快放弃了这一主张。1926年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梁说:“现在人很喜欢倡‘为学问而学问’的高调,其实‘学以致用’四个字也不能看轻,为什么要看历史?希望自己得点东西。为什么要作历史?希望读者得点益处,学问是拿来致用的,不单是为学问而学问而已。”[10]梁启超一下子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出尔反尔。过去,一直认为梁启超“务广而疏,浅尝多变”[11](p311)这种解释过于表面化,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作为一代学人的梁启超也没有那么浅薄。其实,这一转变过程恰恰反映了历史学的一个内在矛盾:在建设近代史学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求真和致用的关系问题?梁启超的转变,正反映了他对这一问题的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是近代历史学在科学化道路和学科化建设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也只有在科学化和学科化的过程中,随着历史学内在矛盾的不断展开,认识才能逐步深化和日趋明朗。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一门学科更是如此。就历史学而言,它既不可能是纯客观的,更不可能是纯主观的。任何时候都不可能“为历史而治历史”、“为学问而学问”,谁也没有那样的雅兴,事实上也做不到。但是,近代史学的科学化道路和学科化建设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于是便有第二次实证史学思潮的兴起。

二  “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

 

    梁启超所倡言的“新史学”,除现实社会运动的推动外,大部分思想来自西方实证史学的影响。实质上可以说,新史学是20世纪中国实证史学的开端,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成立,则把中国近代的实证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

    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傅斯年大声疾呼:“一、把些传统的或自造的‘仁义礼智’和其他主观,同历史学和语言学混在一气的人,绝对不是我们的同志!二、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三、我们要科学的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12]这三项主张是相关的,中心思想在于要建设科学的历史学、语言学和东方学。关于语言学和东方学我们暂且不论,科学的历史学的含义就是要把历史学置于“自然科学之境界中”。

    傅斯年说:“历史学不是著史,著史每多多少少带点古世中世的意味,且每取伦理家的手段,作文章家的本事。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