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十一世纪初的天书封禅运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20世纪20年代胡适对于国
21世纪中国史学遐思
20世纪美国对中国史学史
没有理论就没有历史科学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理论的
最新热门    
 
20世纪中国的四次实证史学思潮

时间:2009-7-24 13:51:04  来源:不详
:“各科学有各科学之沿革,而史学又有史学之科学(如刘知几《史通》之类)。若夫文学,则有文学之学(如《文心雕龙》之类)焉。”。[16]而这里所谓“科学”,是一科之学的含义。与以前对科学的定义有所不同。史学作为“一科之学”(科学),必然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认知和评价体系,较前更明确地提出了史学的学科化建设问题,并且意识到把史学与自然科学等同显然是不行的。

    起初,王国维同别人一样也是笼统地提倡对史学的科学研究,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他显然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区别,因此,对科学与史学加以区分。并且对当时的史学界发感慨说:“今之君子,非一切蔑古,即一切尚古。蔑古者出于科学上之见地,而不知有史学;尚古者出于史学上之见地,而不知有科学。即为调停之说,亦未能知取舍之所以然。”认为,史学与科学终归是有区别的。但是,他又不愿放弃科学的史学研究,并且多次强调了史学与科学之间的密切关系。他说:“凡事物必尽其真,而道理必求其是,此科学之所有事也;而欲求知识之真与道理之是者,不可不知事物道理之所以存在之由,与其变迁之故,此史学之所有事也。”科学与史学之间的关系,不可偏废:“治科学者,必有待于史学上之材料,而治史学者,亦不可无科学上之知识。”[16]因此,又有对科学的不同含义之论,主张所谓科学,其实就是一科之学。王国维虽然在科学与史学的关系上,没有过激言论,但是,他对史学的科学化研究趋势的强调,还是比较明显的,这正符合近代史学的科学化趋势和学科化建设的要求。

    胡适更是一位科学迷,他对20世纪中国史学科学化道路和学科化建设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科学精神的提倡和研究学术的科学态度与方法。胡适说:“在这些文字里,我要读者学得一点科学精神,一点科学态度,一点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在于寻求事实,寻求真理。科学态度在于撇开成见,搁起感情,只认得事实,只跟着证据走。科学方法只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十个字。没有证据只可悬而不断;证据不够,只可假设,不可武断;必须等到证实之后,方才奉为定论。”[17]其科学思想在当时社会上起到了广泛的启蒙作用。

    胡适不仅对实验主义哲学感兴趣,对明显处于领先地位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方法更有兴趣。他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18]他与1914年在美国成立的“中国科学社”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科学社举办讲座,邀请胡适到会演讲,他讲的题目是《清代汉学家的科学方法》。胡适与中国科学社的主要发起人任鸿隽关系更加密切,胡适经常为中国科学社乃至中国科学界的活动出谋划策。

    早在五四时期,胡适就提出对于旧有学术思想要科学地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具体步骤是“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19]。对于一切思想学术,要有一种“评判的态度”。“评判的态度,简单说来,只是凡事要重新分别一个好与不好。仔细说来,评判的态度含有几种特别的要求:(1)对于习俗相传下来的制度风俗,要问:‘这种制度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2)对于古代遗传下来的圣贤教训,要问:‘这句话在今日还是不错吗?’(3)对于社会上糊涂公认的行为与信仰,都要问:‘大家公认的,就不会错了吗?人家这样做,我也该这样做吗?难道没有别样做法比这个更好,更有理,更有益的吗?’”[19]这就是对待一切问题的科学态度。至于科学方法,则贯穿其一生。直到晚年他还在讲:“‘方法’实在主宰了我四十多年来所有的著述。”[20]

    胡适认为科学的目的在于求真,所以方法也只有一条,就是寻求证据。又说这只是一种实验的方法。1922年胡适在《我的歧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