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現代中國史學的成立(19
明清珠江三角洲的圍海造
全漢昇在中國經濟史研究
歐洲擴張與生態決定論:
近三十年出土儒道古佚文
鬼奴僱買——明、清之際
摩鄰,中国中世紀中國關
重建關於「中國」的歷史
世界史視野的拓展與當代
全漢昇在中國經濟史研究
最新热门    
 
中國環境史研究芻議

时间:2009-7-24 13:50:37  来源:不详
10.  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之運用:很顯然的,環境史的研究要同時兼顧環境在時間上與空間上的變化。現在GIS已成為一項很強有力的表現時空變化的技術,應該鼓勵大家運用GIS來呈現環境史研究的成果。 
以上這些問題也都是互相關連的。不過,在做研究時,需要考慮適當的切入點,而這些問題都可能成為切入點。以上是我的淺見,提出來供大家進一步討論。




[1] Ester Boserup, The Conditions of Agricultural Growth (London: Allen and Unwin, 1965); Population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1);  “Environment, Population, and Technology in Primitive Societies,” in Donald Worster (ed.), The Ends of the Earth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pp. 23-38.  
[2] 曹樹基,《中國人口史,第五卷:清時期》(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頁965。
[3] 吳傳鈞、郭煥成(主編),《中國土地利用》(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
[4] James Reardon-Anderson, “Land Use and Society in Manchuria and Inner Mongolia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Environmental History, 5.4 (October 2000), pp. 501-530。趙岡,《中國歷史上生態環境之變遷》(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6)。鈔曉鴻,《生態環境與明清社會經濟》,頁55-128。趙珍,《清代西北生態變遷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 例如,劉翠溶、劉士永,〈淨水之供給與污水之排放—台灣地區聚落環境史研究之一〉,《經濟論文》20.2 (1992),頁459-504。
[6] 例如,李克讓(主編),《中國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張丕遠(主編),《中國歷史氣候變化》(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7] 例如,鄒佩珊,〈台灣山區近五百年的氣候變化:樹輪寬度的證據〉,國立台灣大學地質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
[8] 例如,Emmanual Le Roy Ladurie, Time of Feast, Time of Famine: A History of Climate Since the Year 1000, translated by Barbara Bray (New York: The Noonday Press, 1971). Gustaf Utterstrom, “Climatic Fluctuations and Population Problems in Ear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