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現代中國史學的成立(19
明清珠江三角洲的圍海造
全漢昇在中國經濟史研究
歐洲擴張與生態決定論:
近三十年出土儒道古佚文
鬼奴僱買——明、清之際
摩鄰,中国中世紀中國關
重建關於「中國」的歷史
世界史視野的拓展與當代
全漢昇在中國經濟史研究
最新热门    
 
中國環境史研究芻議

时间:2009-7-24 13:50:37  来源:不详
制度及森林砍伐反映了一個社會對土地資源的利用。在1994年出版的《中國土地利用》一書,總結了中國地理學界在1980年代對中國土地利用的研究成果,極具參考價值。[3] 本書第二篇第三章對於土利用的歷史與動態變化做了回顧,不過,更詳細的區域與地方個案研究將可有助於瞭解環境變遷的問題。近年雷爾登-安德森(James Reardon-Anderson)研究清代在滿洲與內蒙的土地利用;趙岡研究林政、墾殖政策、圍湖造田等問題,鈔曉鴻研究漢中府及陝西南部的環境與社會變遷,趙珍研究清代西北地區的生態變遷,都值得參考。[4]     
3.     水環境的變化:用水與人類日常生活及生產活動有密切的關係。水利灌溉一
直是中國歷史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飲水設施之修建與維護也開始有一些研究出現。[5] 人們如何投入與用水有關的建設,如水庫與水壩,以及這些建設對環境的影響如何,都值得更深入的探討,也可以做比較研究。此外,水體(河川、湖泊、地下水)的變化,也是重要的問題。
4.     氣候變化及其影響:氣候變化會影響農業生產,也會影響某些疾病的發生。關於氣候變化,中國大陸學者已做了不少研究。[6] 關於臺灣山區過去五百年的氣候變化也有人利用樹木年輪來探討。[7] 氣候研究大多不是僅憑歷史學的訓練所能為之,如何把氣候學者的發現運用到歷史研究上,則是歷史學者需要考量的,歐洲歷史學家的研究成果可供參考。[8]                    
5.     工業發展與環境變遷:工業生產過程的排放物(廢氣、廢水、重金屬等)對環境造成前有未有的沖擊,工業發展也引入一些前所未知而對環境可能有害的新物質,如氟氯化碳(chlorofluorocarbons)。工業技術也不斷創新,朝向發展減少原料投入(dematerialization)及減少排放二氧化碳(decarbonization)的技術。最早工業化的英國至少已有兩本相關的著作可供參考,而且已有中國學者為文介紹。[9] 此外,麥克尼爾有關二十世紀世界環境史的研究也值得借鏡。[10] 中國大陸的環境污染已引起不少外國學者的注意,而中國工業化所引起的環境變遷,也需要就個別的工業和工業整體做更多的研究。[11]
6.     疾病與環境:透過病媒傳染的疾病(vector-borne diseases)與透過水媒傳染的疾病(water-borne diseases)對環境變化的反應非常敏感。[12] 對於過去發生在中國的疾病與環境的關係還需要做更有系統的研究,以期有助於瞭解現在的情況。此外,由於職場環境污染所引起的疾病,也需要做有系統的研究。
7.     性別、族群與環境:人類與環境的互動關係是否會因性別或族群不同而有不同? 國外已有數位學者針對性別與環境提出研究,值得參考。[13] 至於族群與環境的問題,也許考古學家的看法可供借鏡。[14]  
8.     利用資源的態度與決策:人類對於他們生活於其間的環境抱持何種態度? 他們如何做出利用資源的公共決策? 如何從歷史的視野來檢討當代的環境運動與環境政治? 段義夫曾以歐洲和中國比較研究環境態度與行為的落差。[15] 我曾就中國史上山林川澤的觀念做過初步的探討。[16] 但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需要更深入的研究相關的風俗習慣、價值、法津、政治、制度及組織。對於當代環境問題,美國學者夏竹麗(Judith Shapiro)對中國的研究及美國史家海斯(Samuel P. Hays)對美國的研究,都可供參考。[17]  
9.     人類聚落與建築環境:農村與都市聚落的建築環境都需要更多的研究。與這主題相關的問題包括房屋的建材與形式的變化,聚落空間的規劃,都市化與都市環境的變化等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