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唐代的中央军事决策及其
唐代皇权高层基础演变
从74位状元的家世看唐代
唐代马祖和洪州宗
唐代的戒指
《中国礼制史·隋唐五代
20世纪唐代两税法研究评
论唐代军队的地方化
唐代的“传”与“递”
唐代外官考課的法律程序
最新热门    
 
唐代和糴問題試論

时间:2009-7-24 13:53:45  来源:不详
要行客從外地運來的穀物成本仍低於交糴估,則即使每斗少賺五文,在大量交易下,依然有相當利潤,行客還是願意將穀物賣到敦煌來。就糧價變動情形看,青黄不接的春季糧價,通常會高於秋收後不久的冬季糧價,不過天寶四載冬春兩季的交糴估、和糴估各自未變,似乎透露出官方所訂的這兩類估價,未必隨季節性時價而變動,如果春季估值仍對行客、百姓有誘因,那麽冬季估值尤其與時價有頗大差距,穀物商正可藉此機會賺上一筆。軍倉對夏季交糴的依賴如此之深,若不讓穀物商有利可圖,豈不影響軍糧的供給。何况行客還可藉著預付匹段的方式,先放高利貸,再填還穀物。這或許就是天寶六載各牒所示,行客、百姓自請向軍倉交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池田温《中國古代籍賬研究——概觀·録文》(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1979),頁354。

 

天寶年間軍倉是以匹段為本,向民間收購穀物,所以P.3348背和糴會計牒曰:“合當軍天寶四載和糴,准旨支贰萬段出武威郡。”同號前件交糴會計牒亦略云:“准和糴估,折填充交糴匹段本。”以庸調布補給軍需物资,不直接由中央兩京運至,乃是依度支指定的輸送地轉輸,[29]而凉州(武威郡)正是運往河西地區布帛的中繼站,[30]再由敦煌郡參軍行綱傳送。然而這兩個會計牒在賬務申報上頗不相同,和糴會計牒詳細記録所收匹段種類、匹段估值與折錢數、收附斛斗的估值與折錢數,以及申報與勾檢情形。交糴會計牒則僅記録交糴總錢數、斛斗總數與折錢數、斛斗本數(即表二中的支糧數)與利潤數。交糴會計牒不獨略去匹段部分及勾檢情形,斛斗本數、利潤數也都未計估值與折錢數,甚至只用粟的斛斗數籠統調整本利,其他各類穀物的斛斗數不過照録而已。從兩種會計牒的書寫形式上看,和糴牒的賬目筆筆清楚,如何由匹折貫再折碩,層次分明,細目詳實,最後並經查核與勾檢。反觀交糴牒的賬目,其重點似放在斛斗折貫數及本、利數的分計上,予人的印象是,只需本、利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大津透《唐律令制國家的預算——儀鳳三年度支奏抄、四年金部旨符試釋》,收入《日本中青年學者論中國史》(六朝隋唐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頁452~456。

    [30]  荒川正晴《唐の對西域布帛輸送と客商の活動について》,《東洋學報》第73卷第3、4號(1992),頁40~45。

 

凑成與總數相合即可,不必問各類穀物是否實有本、利。而且交糴牒將連續三季的本利賬合在一起,又全無勾檢情形,也與一般支度使季勾的體制不合。[31]

    軍倉在同一時間内以兩種估收納穀物,較高的和糴估用於一般百姓,較低的交糴估用於當地富户或外來行客。前者依和糴估實報實收,軍倉不易從其中賺取利潤;後者藉交糴估少報多收,軍倉大可趁此良機獲取羡餘。這種假和糴之名,遂中飽之實的行徑,或許在官府中以各種方式與名目暗中進行著,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