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家族合作、社會聲望與地
傳統家族試論(2)
傳統家族試論(1)
汉魏晋南北朝的家族、宗
睡虎地秦简《日书》所见
财产共有制家族的形成与
范氏义庄与宋代范氏家族
从束鹿县张氏家族契约文
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大
明清家族共同体组织民俗
最新热门    
 
傳統家族試論(3)

时间:2009-7-24 13:54:04  来源:不详
子,似共財始於李宗諤;但至宗諤子昭述時,《宋史》本傳曰:“稍自豐殖,為族人所望。”自蓄私財,引起怨言,即使維持同居共爨之虚表,共財的精神已經墮落了。防父為後晉的工部郎中,宋真宗時防拜參知政事,這樣說來,李氏真正顯貴又同居的時間也不過三四代而已。
   唐初有一位朱敬則,武后時代官至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嘗與三從兄同居,四十餘年,財產無異。”三從兄,同高祖的族兄,缌麻服。但他們的上代没做過官,《舊唐書·朱敬則傳》曰:
代以孝義稱,自周至唐,三代旌表,門標六闕,州黨美之。 
所謂“以孝義稱”,即一介平民,在官場上無所聞,累世同居共財多存在於這一階層之上。自南北朝以降,歷代正史著録的同居共爨人家,一無門第,二無功名,只因共財見於史册而已。《南史·孝義傅》八世同居的邵榮興、文獻叔,五世同居的徐生之、范安祖、李聖伯、范道根,四世同居的陳玄子、譚弘實、何弘、陽黑頭,累世同居的王續祖、郝道福;《北史·節行傳》七世同居的李几、郭世儁,六世同居的蓋儁,五世同居的石文德,和數世同居的王閭,皆無其他事蹟可聞。兩《唐書·孝友傳序》已經清楚地指點出來,《舊唐書·序》曰:“前代史官所傳孝友傳,多録當時旌表之士,人或微细,非衆所聞,事出閭里,又難詳究。今録衣冠盛德,衆所知者,以為稱首。”唐代累世同居的家族就非“微细”嗎?也不然。《新唐書序》曰:“唐受命二百八十八年,以孝悌名通朝廷者,多閭巷刺草之民。”可見出身也是微細的,唯當時風氣尚同居,乃為衆人所知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7] 《古今圖書集成·家範典》第六卷《家範總部紀事》二之十。
 
    隋唐之際有位劉君良,《舊唐書·孝友傳》曰:
累代義居,兄弟雖至四從,皆如同氣,尺布斗粟,人無私焉。……武德七年,深州别駕楊弘業造其家,見有六院,惟一飼,子弟數十人,皆有禮節。 
四從超出儀禮喪服圖的範圍,同六代祖,他們都無官爵可以稱道。同卷《宋興貴傳》曰:“累世同居,躬耕致養,至興貴已四從矣。”也是六代,宋氏明明白白是農家。還有鄆州張公藝,九代同居,北齊、隋和唐貞觀中三度旌表,以百忍聞於高宗(同卷),大概也是普通農家,没有官爵可以查考的。
    這種既無官又無爵或官卑職微的大族同居而且共財,發源於中古世家興盛之時,當世家逐漸没落後,他們依然存在,構成中國社會的一種特殊面貌。他們和世家具有顯著的差别:第一、名符其實地同居共財,第二、影響只在基層社會,絕少上昇到較高的政治層面。宋元以後的大族多屬於這一類,他們同居的歷史往往可以追溯到唐代。譬如方綱,真宗天禧年間(1017~1021)已“同居四百年”(《宋史·孝義傳·方綱傳》),上推方家開始同居大概在唐初高祖時代。江州陳氏尤其聞名,《宋史·孝義傳·陳兢傳》云:
昉(兢父)家十三世同居,長幼七百口,不畜僕妾,上下姻睦。 
但王夫之《宋論》另有一說云“陳兢九世同居”(卷二)。據王夫之說法,可以上推到陳京,中唐時期;按《宋史》則可推到陳宜都王叔明之子,從隋代就同居了。《宋史·孝義傳》說唐僖宗時詔旌其門,當在陳伯宣之世,而明人王圻《續文獻通考》卷八二《節義考》“義居”條云“唐僖宗時已六世不分”。由伯宣上推六世,當在京的父或祖時代,屬於盛唐,大抵江州陳氏自盛唐就開始同居共爨,經歷唐末、五代、北宋,至南宋寧宗晚年真德秀知潭州,其《論俗文》猶說,江州陳氏,“至今稱為義門”。這家族至少有五百年以上同居共財的歷史。陳氏在唐代有人做過中央級官員如右補闕、集賢院學士,地方首長如鹽官令和高安丞,至防祖崇授江州長史、父袞授江州司户,屬地方佐吏,兢的子姪輩有始登進士的。王夫之《宋論》卷二曰:“當唐末以後之喪亂,江州有吳楚交争之衝,陳氏所居,僻遠於兵火,因相保以全其家。”説明累世同居的大族蟄居於故鄉,很少到外面求發展。
   宋邵伯温著《河南邵氏聞見録》[128]說,河中府河東縣永樂鎮,唐代屬永樂縣,“面大河,背雷首,中條山,形勢雄深,安史之亂,土人多避地於此”。這裏有個姚孝子莊,住居累世同居共財的姚氏,和江州陳氏一樣,“僻遠於兵火,因相保以全其家”。始祖孝子姚栖筠,值唐貞元年間(785~804)務農。以後,
姚氏世為農,無為學者。家不甚富,有田數十頃,聚族百餘人,子孫躬事農桑,僅給衣食,歷三百餘年無異辭者。經唐末、五代,兵戈亂離,而子孫保守墳墓,骨肉不相離散。(《宋史·孝義傳·姚宗明傳》) 
所謂三百餘年大概指唐德宗到宋徽宗之間,徽宗政和四年(1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