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傳統家族試論(3)
傳統家族試論(2)
傳統家族試論(1)
南北朝时期北魏与中间地
汉魏晋南北朝的家族、宗
睡虎地秦简《日书》所见
分工与合作:两宋乡役职
财产共有制家族的形成与
范氏义庄与宋代范氏家族
从束鹿县张氏家族契约文
最新热门    
 
家族合作、社會聲望與地方公益——宋元四明鄉曲義田的源起與演變

时间:2009-7-24 13:54:05  来源:不详
宗教》。

 

的曾孫女。[30]袁燮姊夫之兄戴機則曾師事高閩之弟高開,而又得到高閌賞識。[31]此外,他們也有科舉同年或仕宦同朝之誼,汪大猷和史浩“有同年之好”,和王伯庠在朝廷則“前後同時”(《攻媿集》卷八八《敷文閣直學士宣奉大夫致仕贈特進汪公行狀》)。對於同鄉的優秀人才,他們也致力提攜,前已述及史浩的推薦沈銖,史浩又曾推薦袁燮;[32]汪大猷曾推薦史浩長子史彌大、沈銖,[33]對樓鑰也照料有加。[34]

這幾個家庭皆世代業儒,而且有人在仕宦或學術上有所表現。相同的文化背景結合同鄉情誼,使得他們來往密切。史詔之母葉氏的墓誌銘,為樓郁之孫樓异歸守鄉郡時所作;[35]而王正功去世之後,其諸子也先請袁燮作行狀,再持行狀向樓鑰求撰墓誌銘;[36]袁燮應沈焕諸孤之請,為其作行狀,詳述沈焕美德,自言“要摭實,非溢美,貴其可信而已”(《絮齋集》卷一二《通判沈公行狀》);而袁燮為樓鑰作行狀,則說明是由於“諸孤以當世知公,莫詳于某”,所以“屬狀其行”(同書卷一二《資政殿大學士贈少師樓公行狀》)。他們的撰寫行狀或墓誌銘,應非應酬之作,而是交情深切之表現。他們的交情,也表現在詩文的撰作上。高閌的次子高得全赴滁州任通判時,樓鑰便曾賦詩送别,詩中贊美他“昔年奉慈親,定省嚴晨昏。今日當門户,友愛深弟昆”(《攻媿集》卷三《送高仲遠赴滁悴》),顯示出樓鑰對高得全生活的了解。後來高得全知黄州,重建貢院,樓鑰又為其撰寫記文,文中說到高得全“與余有中外之好,相與素厚”(同書卷五四《黄州貢院記》),說明兩人不僅是好友,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見《絮齋集》卷一八《刑部郎中薛公墓誌銘》。五老會事見《攻媿集》卷七五《跋蔣亢宗所藏錢松窗詩帖》。

[31]  《攻媿集》卷一○六《戴伯度墓誌銘》:“初事鄉先生高公開,而深為先生之兄侍郎公所器重。”

[32]  史浩《鄮峰真隱漫録》卷九《陛辭薦薛叔似等劄子》中提到袁燮:“學問醇明,性資端厚,守正而無矯激,久在庠序,士子推服。”

[33]  《攻媿集》卷八八《敷文閣直學士宣奉大夫致仕贈特進汪公行狀》:“而薦舉非名士不預。……史公彌大、……簽判沈公銖,皆卓然者。”

[34]  《攻媿集》卷八八《敷文閣直學士宣奉大夫致仕贈特進汪公行狀》:“公為禮部侍監時,鑰留侍側,護客使金,皆許侍行。”

[35]  《攻媿集》卷七四《跋葉夫人墓誌》:“而其誌銘,則予之大父少師為鄉郡時所作也。” 

[36]  《攻媿集》卷一○○《朝請大夫致仕王君墓誌銘》:“既葬矣,君之諸子以國子正袁君燮之狀求銘。”

 

且是姻家。高開的曾孫高指,保存了曾祖父親筆書寫的《孝經》,袁燮為其作跋,並予以嘉許,[37]也可見兩人有所交往。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密切關係,並没有及身而止,而是延續了好幾代。種種關係,構築起一張綿密的網絡,將明州一些士大夫家族連結在一起,而這張網絡所連結的分子,自然不以上述家族為限。在這張網絡之内,明州士大夫家族原本已有一些共同的活動。汪、樓兩族由於不同於尋常的姻親關係,常一起舉辦各種聚會。樓鑰述及其兄樓錫,“幹蠱尤篤,樓、汪二族,吉凶會集,人夥事叢,他人智力所不給,兄為主辦,則應酬中度,談笑自若,遇事有膽略,不怯不躁,委蛇曲盡,無劇易必舉”(《攻媿集》卷八五《先兄嚴州行狀》)。除了家族聚會外,明州士大夫間又有以交游為宗旨的集會。早在北宋後期,當地的士大夫已結有詩社。[38]南宋紹興年間則有五老會,預會者有王珩(王正己、王正功的祖父)、蔣璿、顧文、薛朋龜、汪思温,他們“皆太學舊人,宦游略相上下,歸老于鄉,俱年七十餘”,後來王,薛二人去世,又加入高閌、吳秉信、王次翁、徐彦等官宦及布衣陳先,改稱八老會,但由於年龄有差距,經歷又不同,所以“已不如前日之純全”(《攻娩集》卷七五《跋蔣亢宗所藏錢松窗詩帖》)。晚一輩的士大夫,則有真率之集,“率以月為期”(《攻媿集》卷六《適齋約同社往來無事形跡次韻》)。預會者至少有史浩、魏杞、汪大猷,趙粹中、樓鑰、周模等人,而由汪大猷主盟。除了周模之外,其他各人皆為官宦。[39]而樓鑰與學者楊簡、袁燮、吕祖儉等人,也經常在史家的碧祉館中唱和。[40]此外,樓鑰和一些朋友又結有棋社,一年之間至少也有幾回聚會。[41]這些經常性的聚會,或有主盟者,或有主辦人,於是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