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油画《开国大典》的成功
久佚海外《永乐大典》中
再论《元史·刑法志》的
清代卫拉特蒙古及其《蒙
试论郑樵编纂《通志》的
《明光宗实录》与《三朝
《通典》的性质与得失
《永乐大典》的价值、流
《通鉴》“臣光曰”的内
《拿破仑法典》为什么是
最新热门    
 
《通典》“邊防典”證誤

时间:2009-7-24 13:55:40  来源:不详

  《通典》是我國現存第一部典章制度類的“通史”,上起傳說中的虞時代,下迄唐玄宗天寶年間,歷敘古代食貨、選舉、職官、禮、樂、兵、刑、州郡、邊防沿革,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杜佑在《進〈通典〉表》中說:“自頃纂修,年涉三紀”,爲《通典》的編纂花費了半生心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通典》:“每事以類相從,凡歷代沿革,悉爲記載,詳而不煩,簡而有要,元本本,皆爲有用之實學,非徒資記問者之可比。”給了很高的評價。但是《通典》是一部時間跨度很長,內容繁雜的大書,在編纂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中華書局點校本雖然做了大量細緻認真的校勘、考訂工作,指出了《通典》存在的許多錯誤,但是仍有不少問題有待我們進一步研究,以下僅就點校本《通典》“邊防典”中存在的問題略作探討,其中既有點校本未指出的《通典》原有的問題,也有點校時新出現的問題,希望能得到同行的指正。

卷一八五《東夷》上“百濟”(4990-4991)[1]

  自晉代受蕃爵,自置百濟郡。義熙中,以百濟王夫餘腆為使持節、都督百濟諸軍事。、齊並遣使朝貢,授官,封其人。土著地多下濕,率皆山居。其都理建居拔城。

按,“授官,封其人”及“土著地多下濕”,文氣不順。《北史》卷九四《百濟傳》載:“自晉、宋、齊、梁據江左,亦遣使稱藩,兼受拜封。”此稱“兼受拜封”,與“授官封”同義。疑點校本《通典》斷句有誤,應作“宋、齊並遣使朝貢,授官封。其人土著,地多下濕,率皆山居。”又,“宋、齊並遣使朝貢”,《太平寰宇記》卷一七二作“宋、齊、梁並遣使朝貢”,參以《北史·百濟傳》,《通典》當奪“梁”字。

卷一八五《東夷》上“夫餘”(4997)

  自後漢時夫餘王葬用玉匣,常先以付玄菟郡,王死則迎取以葬。及公孫淵伏誅,玄菟庫猶得玉匣一具。晉時夫餘庫有玉璧珪瓚,數代之物,傳以為寶,耆老言“先代之所賜也”。其印文言“濊王之印”。國有故城,名濊城,蓋本濊貊之地。

按,《晉書》卷九七《夫餘傳》稱:“其國殷富,自先世以來,未嘗被破。其王印文稱‘穢王之印’。國中有古穢城,本穢貊之城也。武帝時,頻來朝貢……”並無記載“晉時夫餘庫”的內容。《三國志》卷三○《魏書·夫餘傳》:“漢時,夫餘王葬用玉匣,常豫以付玄菟郡,王死則迎取以葬。公孫淵伏誅,玄菟庫猶有玉匣一具。今夫餘庫有玉璧、珪、瓚數代之物,傳世以為寶,耆老言先代之所賜也。其印文言‘濊王之印’,國有故城名濊城,蓋本濊貊之地,而夫餘王其中,自謂‘亡人’,抑有(似)〔以〕也。”《通典》本節當源於《三國志》,杜佑顯然是因爲《三國志》稱“今”,所以按照作者陳壽的時代,易“今”爲“晉”。但是,裴松之在“耆老言先代之所賜也”下注引《魏略》曰:“其國殷富,自先世以來,未嘗破壞。”則魚豢作《魏略》時已見到這條資料,《晉書》“自先世以來,未嘗被破”亦源于《魏略》。所謂的“今時夫餘庫”,無疑就是指三國時代,與晉無涉,杜佑所改非是。《太平寰宇記》卷一七四亦稱“晉時夫餘庫有玉璧珪瓚,數代之物,傳以為寶”,當從《通典》誤。

卷一八五《東夷》上“夫餘”(4997)

  以六畜名官,有馬加、牛加、豬加、狗加、犬使。犬使者,使者邑落有豪民,名下戶皆為奴僕。

點校本“校勘記”在“犬使”下校注稱:“犬使,‘犬’原訛‘大’,據北宋本、抄本、明刻本改。下同。”今按,既有“狗加”,復稱“犬使”,“狗”、“犬”異稱,事屬可疑。且下文“犬使者,使者邑落有豪民,名下戶皆為奴僕”,文意亦頗難解。《三國志》卷三○《魏書·夫餘傳》:“國有君王,皆以六畜名官,有馬加、牛加、豬加、狗加、大使、大使者、使者。邑落有豪民,名下戶皆為奴僕。”《通典》所述夫餘風俗諸事,全本於《三國志》,當從《三國志》,《通典》原文“大使”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