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油画《开国大典》的成功
久佚海外《永乐大典》中
再论《元史·刑法志》的
清代卫拉特蒙古及其《蒙
试论郑樵编纂《通志》的
《明光宗实录》与《三朝
《通典》的性质与得失
《永乐大典》的价值、流
《通鉴》“臣光曰”的内
《拿破仑法典》为什么是
最新热门    
 
《通典》“邊防典”證誤

时间:2009-7-24 13:55:40  来源:不详
出雲氣,而草木生葉枝條。至四月火然,草木葉落,如中國寒時草木葉落也。行人以正月、二月、三月行過此山下,取柴[此木]以為薪,燃之無盡時。取其皮績之,為火浣布。”《太平御覽》卷八六八引《玄中記》同,惟“炎山”作“炎火山”,“二月”後有“三月”,“柴”作“此木”。《通典》本段當是與《玄中紀》同源,或取自《玄中紀》。《通典》“又有”下當奪“炎火山”三字,“加營國”上當奪“在扶南國之東”,“山周三百里”應自成句。作“又有[炎火山,在扶南國之東,]加營國北,諸薄國西,山周三百里”。

卷一八八《南蠻》下“烏篤”(5105)

  烏篤國在中天竺南,一名烏伏那。地方五千餘里……自古不通中國。大唐貞觀中,其王達摩因陀訶斯遣使獻龍腦香。

“烏篤”,《唐會要》卷九九、《新唐書》卷二二一上《摩揭陀國傳》、《冊府》卷九六一、《太平寰宇記》卷一八三作“烏萇”,“篤”當爲“萇”之訛。
  又,烏萇國地在北天竺境,此稱“在中天竺南”,顯誤。《唐會要》卷九九、《冊府》卷九六一亦誤作“在中天竺南”,當承同一史源而誤。《太平寰宇記》卷一八三稱“烏萇國,即北天竺國也,在中天竺南”,既北且南,自相矛盾。按,《北史》卷九七《烏萇國傳》:“烏萇國,在賒彌南。北有葱嶺,南至天竺。”諸書或因“南至天竺”而誤,姑存疑。
  又,烏伏那,《大唐西域記》卷三作“烏仗那”,“伏”當爲“仗”之訛。《太平御覽》卷七八八引《唐書》亦作“烏篤國在中天竺南,一名烏伏那”,三處錯誤與《通典》俱同,當承同一史源誤。
  又,《太平御覽》稱:“貞觀中,其王逵[達]摩因陁訶斯遣使獻龍腦、麝香等。”[8]疑《通典》“龍腦”下奪“麝”字。按,在古人地理分野中,天竺及北天竺諸國都屬“西域”或“西戎”的範圍,《通典》因誤將烏萇國置於天竺之南,從而將烏萇歸於“南蠻”類下,而在下文中卻將烏萇以南的天竺國置於“西戎”類下,殊誤。
  又,最晚至北魏時,烏萇國已多次與中國通使交往,而且在《魏書》中已正式爲烏萇立傳,此稱“自古不通中國”,亦誤。《冊府》卷九七○亦在貞觀十六年烏萇獻龍腦香下稱“烏萇,自古未通中國”,《通典》當承同一史源而誤。

卷一八八《南蠻》下“訶陵”(5106)

  有山穴,每涌而出鹽,國人取之以食。

“每湧而出鹽”,《冊府》卷九五九同。《太平御覽》卷七八八引《唐書》“每”作“海”,文義較長。疑“每”爲“海”字掉“氵”而訛。《新唐書》卷二二二下《訶陵傳》作“有穴自湧鹽”,亦誤。

卷一八八《南蠻》下“多摩長”(5107)

  多摩長國居於海島,東與婆鳳,西與多隆,南與半支跋,華言“五山”也,北與訶陵等國接。

“華言五山也”与上下文不属,疑是注文。《冊府》卷九五七、《太平寰宇記》卷一七七作注文,是。

卷一八九《西戎》一“序略”(5128)

  至周貞王八年,秦厲公滅大荔,取其地。趙亦滅北戎。韓、魏後稍并伊、洛、陰戎,滅之。其遣脫者皆走,西踰汧、隴。

  “遣脫”不詞, 《後漢書》卷八七《西羌傳》“遣”作“遺”,《通典》當涉形近訛。《太平寰宇記》卷一八○正作“其遺者西走踰汧、隴”。又,“韓、魏後稍並伊、洛、陰戎”,《後漢書》“後”作“復”。史以秦、趙、韓、魏並稱,當以“復”文義爲長。

卷一八九《西戎》一“序略”(5129)

  大唐初,吐蕃始興焉。其帥後魏末,自臨松郡丞,故其主有贊府之號。

“其帥後魏末,自臨松郡丞”,文氣未盡。 《太平寰宇記》卷一八七稱“其帥後魏末起自臨松郡丞”,當據補“起”字。

卷一八九《西戎》一“序略”(5129)

  因贊府殺其名將諸欽陵之後,累破敗,遂劣於曩時矣。

  “校勘記”稱:“殺其名將諸欽陵之後,‘諸’疑‘論’字之訛。論爲吐蕃官名。”按《太平寰宇記》卷一八七正作“因贊府殺其名將論欽陵之後”,“校勘記”失引。

卷一八九《西戎》一“羌無弋”(5131)

  司徒掾班彪上言:“……請依舊制,益州部置蠻夷騎都尉,幽州部置領烏桓校尉,涼州部置護羌校尉,皆持節領護,理其怨結,歲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