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从小说《五行神话》说阴…
五行神话  第一卷 粉墨…
五行神话  第一卷 粉墨…
五行神话  第一卷 粉墨…
五行神话  第一卷 粉墨…
五行神话  第一卷 粉墨…
五行神话 第一卷 粉墨登…
五行神话 第一卷 粉墨登…
五行神话 第一卷 粉墨登…
五行神话 第一卷 粉墨登…
最新热门    
 
神话与科学之间:作为神的电影明星

时间:2009-9-8 17:40:38  来源:不详
剥离内含规律的过程。作为外在世界反映的上帝形象已经开始慢慢消退了。外在世界已经更多地被认为是一种自然力在起作用而并非是超自然力量的主宰,它可以用自然法则来解释。弗洛伊德和荣格均认为正是科学的兴起引发了宗教的衰落。弗洛伊德斯这样描述的:让我们看看当今不可逆转的形势吧,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宗教已经不能像以往那样对人们产生巨大的影响了。
    我们都认可这个理由,虽然这可能不是唯一的理由,因为这个改变是伴随着科学在人类社会地位的提高而发生的,评论界已经开始削减宗教文献作为证据的价值,因为自然科学已经暴露出了它们的错误……(弗洛伊德1981,p381)荣格提到:只有在下个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将会用物质的观念来诠释这个世界,不再使用神学,神学也就废除了……没有人……会再用神学来诠释一些不可解释的事物,这种反映形式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很多遗留物都是以其他人或者人物作为原型的,而并非以动物,植物和石头作为原型。随着宗教的衰落,神话也渐渐衰落了,至少那种认为这个世界是由神控制诸如此类的神话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流行了。
  
一 神话对科学的让步    
    在科学挑战神话的各种各样不同的回应中,最直接的回答就是神话已经让步于科学了,这种观点流行于19世纪,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是英国人类学的先驱爱德华•泰勒和苏格兰古典学派人类学家弗雷泽,泰勒的代表作是出版于1871年的《原始文化》,弗雷泽的代表作为1890年出版的《金枝》。泰勒和弗雷泽都认为神话是宗教一部分这样的观点,是用来解释外在现象的,而这些解释最后无非都归结为是神的意志使然。比如神话中为什么雨神决定要在一个特殊的场合下雨,可以假设神话是以宗教为存在的先决条件的——它承认雨神和其他神灵的存在——但宗教不等同于神话。泰勒和弗雷泽都不会认为基督教本身意味着神话,他们认为神话只是宗教的一部分,并且伴随着仪式和伦理。泰勒认为神话以提供外界的知识作为最终目的,弗雷泽则认为神话是用来控制外在世界的一种方式,二人均赞同神话是现代科学最原初的形式,“现代神话”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最初意义上的科学指的是自然科学,而非社会科学。神话最初是用来解释外在世界的,例如,下雨,太阳升起 ,但有时也用来解释人的生老病死。神话中比较少涉及到习俗,法规,机构和其他一些社会现象,泰勒认为在功能上神话与科学是相似的,他们都是用来解释外在世界的,但二者在更大程度上却是互相排斥的,这种现象也不能简单的归结为是科学的发展导致了神话的衰落,而是因为神话已经不可能再产生了。神话和科学都是用来解释外在世界事件的。根据神话,下雨是因为雨神收集雨水,把收集到的雨水装进桶里,下雨的过程也就是桶里的水少掉的过程。而从科学角度来分析,下雨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我们不可能通过堆积一系列的神话故事而置神话于科学之上,因为雨神下雨也必须遵循气象规律而不可能超越它。
    严格的说,神话的发生并非完全人格化的,雨神决定在哪个地区下雨是要以在天上所累积的雨水量作为先决条件来考虑的,包括桶的储水量,下雨的方向等。自然,神话还是主要把焦点放在神的旨意上,既然现在已经有了科学,泰勒就有必要拒绝任何神话来代替它,既然已经证明科学是真理,他就有责任把神话当作谬误加以拒绝。
弗雷泽认为神话是错误的,因为它是与巫术联系在一起的,而巫术是源于对控制外在世界的特殊规律的性质的完全错误的认识。那巫毒教作为例子,他们并不能区分一个象征和象征化之间的差异,一个巫毒娃娃被认为就是这个人,而不仅仅是他的象征,只有这样对这个娃娃所作的法术才能作用到这个人身上,巫毒娃娃就是通过模仿你想要加害的这个人的形象来发挥其效力的。
    弗雷泽认为巫术就是神话的仪式化,试图通过巫术来控制外在世界,特别是希望能够对庄稼的收成发生影响,是徒劳的。通常,帝王扮演着神圣的角色,在神话中也都是主角,或者就是神本身:他的死亡和复活。在巫毒教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